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法治与改革发展同行——第三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闭幕词
撰写时间:2015-07-13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 浏览量: |
(2015年7月12日)
竞技宝官方网站院长 汤贞敏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2013年,我们相聚羊城,以“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南方教育高地建设”为主题,首开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之旅;2014年,我们再续峰会旅程,围绕“创造国家及区域未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使命、战略与重点”,共进教育改革思维盛宴。2015年,我们聚焦“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与改革发展同行”,共筑教育治理现代化道路。截至此刻,峰会完成了三年的跨越,诸位领导、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一直激情演绎峰会主题,倾情奉献智慧与力量,热情研究前沿与热点,让我们憧憬教育改革发展美好前程。此时此刻,我谨代表峰会主办方,衷心感谢与会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和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执着奉献!衷心感谢各位同仁一年一度的高度参与!
在本届峰会一天半的时间里,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积受陈云贤副省长委托致辞,阐述法治思维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支撑,依法治教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保障,依法行政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期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走进法治新时代;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发表《法治护航,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主旨演讲,阐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和真谛,提出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方法。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综合改革司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和西澳大利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出席本届峰会。峰会已汇集优秀论文近50篇,发表主题演讲29人,40多位专家和参会者与主题演讲嘉宾对话研讨,形成《第三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倡议》。峰会引起了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和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东电台、广东电视台、广东教育杂志社、南方网、大粤网等省内媒体的高度关注,省教育厅、省教育研究院官方微信也在线发布峰会盛况。在此,我谨代表本届峰会组委会,向给予峰会支持的各方领导、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媒体朋友和各位同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本届峰会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诠释了“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与改革发展同行”这个主题,深度研讨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法治化与教育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代化与法治化、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体系建设与法治化、大中小学的管办评分离、地方立法与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行政管理的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等重要议题,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
在综合性研讨上,大家聚焦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改革发展同行,着重探讨了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意义、本质特征、目标任务、路径方法等内容。这包括: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改革发展亟需加强法治建设;教育法治化和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教育法治化的关键;教育法制化与去教育行政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学校治理变革与民主进程;教育改革的法治化及其路径,等等。大家比较一致认同: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其本质就是对教育改革目的、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意义及其条件需求的尊重,就是规范公共权力运行,赋予教育系统更多的自治空间与自治权力,建立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进而实现以法治为保障、以共治为路径、以善治为目标的治理。教育治理只有获取法制支持,加强制度完善,促进结构健全,发挥主体能动,实现放权与制衡并重,与时俱进地做好教育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才能更好突破教育管理长期面对的困境,实现依法治理、民主治理、科学治理,达致教育治理现代化愿景。本届峰会激烈精彩的唇枪舌剑也正是以这一理念为出发点,站在全球与国家治理的高度,立足现行宪法与法律体系,直面教育法治建设薄弱现状,着眼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需求,探讨了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关系、教育法治化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和教育管、办、评的关系,还尝试从现代治理理念、主体、工具、机制、路径等方面对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作综合设计,为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寻求顶层设计方案。
在基础教育领域,大家聚焦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改革发展同行,着重研讨了四方面内容。一是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大家认为,基础教育是目前教育治理现代化相对最薄弱的领域,新常态下推进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应与法治同行。有的专家从区域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和内涵切入,着重在结构布局、制度建设、技术手段等层面阐述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的现实路径。有的专家主张遵循教育生态系统和法律生态系统的规律,认为好教育应该有好的政策生态、管理生态、价值生态、社会生态。有的专家从多主体参与治理的视角切入,对基础教育学校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作了设计。有的专家主张我国在新形势下应实施中小学法治知识教育改革,并提出了有关方案。有的专家还探讨了在特大规模学校如何实现循天理而作、依法理而治、合情理而为的问题,主张实行管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学习形式合作化、交流互动常态化。二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考试招生法制建设问题。有的专家探讨了“考、教分离”问题,表示要推进高考招生社会化、科学化改革。有的专家从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视角审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的专家吸收新加坡中学培养体系的经验,提出当代中国高校招生制度与中学培养体系改革的策略。三是依法治校问题。专家们普遍认同依法治校对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校长依法治校和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思路。四是学校、师生、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大家认为,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成员都是教育治理的参与主体,主张创建开放型学校,力争基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来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实现学生、家长、教师、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合作参与。
在职业教育领域,大家聚焦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改革发展同行,着重探讨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关于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设计。大家认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现代性”既是职业教育治理必须追问的理论问题,也是提升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的关键所在。有的专家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现代性”的主要表现是治理理念的民主、公平与效率,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机制的市场自主控制,治理工具的法治与契约,以及治理过程的民主协商。有的专家借鉴美国社区学院治理经验,提出了学校与企业共同治理的理念和思路。二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专家们普遍强调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并将改革与法治作为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极其重要的驱动力。大家认为,职业教育的治理,要充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育人,针对治理对象的特殊性和利益相关者的组织属性,创新法人治理体系,建立多元共治的治理结构,促进政府、学校、师生、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融通互利。就此问题,有的专家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创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应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能力。有的专家提出,职业院校应建立现代院校治理结构,协调好决策权与执行权、监督权的关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有的专家还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出发,强调实行综合改革,在职业教育外部、内部形成共同治理的目标架构。三是职业教育的依法执教问题。大家认为,依法执教就是教师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并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职业教育领域的依法执教,应确立制度化导向,更加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产业的要求对接,更加重视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素养培育,更加重视知识能力与岗位素质要求相融合,更加重视由“学科本位”向“应用能力本位”过渡,更加重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家聚焦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改革发展同行,着重探讨了四方面内容。一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探讨。有的专家提出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条件、维度和路径,条件即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现代化和整个教育体系现代化,维度即高等教育组织现代化、高等教育制度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参与者现代化,路径即内生型发展模式、外推型发展模式和综合型发展模式。有的专家从高等教育哲学的视角,揭示了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规律。二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大家聚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问题,高校、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塑问题,以及高校现代治理体系构建问题。大家普遍主张从行政主导走向多元共治,从大学治理生态的改造、政府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重塑、高校党委建设与领导体制更新和学术委员会建设与教授治学权的扩大,以及大学治理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发力,以推动大学治理结构、治理过程与治理文化现代化,促成向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共治的现代大学治理转型。此外,大家还认为,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培养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客观动力,遵循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同时也要与社会体制改革相配套。三是推进高等学校分类分层定位、发展、评估。有的专家探讨了高校分类发展体系建设与法治化问题,有的专家阐发了对民办高校政府治理的新思考,有的专家还提出在新经济复杂环境和大数据、云计算的背景下提升高校社会化公共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法治建设和改革发展。四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代化与法治化。大家十分关注高水平大学建设问题。有的专家深入研究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治理体系及特征,有的专家着眼于高水平大学发展转型与制度化推进,有的专家构想高水平工科大学建设的路径,这为广东和其他区域建设高水平大学及一流学科提供了有益借鉴。
同志们、朋友们!峰会上,专家们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勾画教育治理现代化蓝图,设计教育法治与改革发展同行路线,为区域乃至全国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启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拉动力出现多元化,经济增长动力正在转换,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和机制迫切需要改革转型。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时代变迁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教育管理提出了新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化、信息化、现代化呼吁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要有新理念、新内涵、新形态、新秩序。教育治理现代化意味着要加强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内涵建设,促进教育管理格局和管理方式转变,着力提升教育决策与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和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着力提高教育管理效益和教育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传承创新文化的能力水平,努力发挥对国家及区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适应、促进和引领作用。
第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教育管理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远未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教育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从“管理”走向“治理”,从“人治”走向“法治”,建立健全涉及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现代教育制度,强化学校内外部共治,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民主治理、科学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坚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凝聚教育改革发展良好共识,规范教育改革发展正常秩序、维护教育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处理好改革的“破”与法治的“守”,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规避改革无据化、无序化风险,促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培养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更加符合规律、更加尊重科学、更加可行有效。总之,要以改革促公平,以改革提效率,以改革要质量,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全方位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以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提升教育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体制机制。
第三,推进教育法治常态化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意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从“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四个方面就推进依法治教做了规划。教育法治化是依法治教的拓展和深化,它奉行法治精神,反对官僚化和过度行政化,主张人本、公益、民主、科学、合法、规范,强调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强调教育制度安排的公开性、合法性、合理性,强调所有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受法律制度约束,强调对政府管理教育权力的制约和对教育主体权利的保护,为各种教育行为确立法律标准,其实质就是从法律或法治的层面来全面审视、系统谋划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教育法治化不仅是一种理念和思想,更是一种行动和实践。它将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主要方向、关键着力点和可靠促进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了实现教育法治常态化,就抓住了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根本。
第四,促进教育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大家注意到,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管理存在社会参与不足、理性化程度不高、政府宏观统筹力不强、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等现实问题,教育系统存在不少困难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原因往往不在教育系统本身而是在教育系统之外,因而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做到依法治理、民主治理、科学治理,实行治理主体多元化,教育领域的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到教育治理中来。这与管、办、评分离的要义与宗旨是一致的,也是确立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的体现。要实现教育治理主体多元化,就要摆脱旧有管理模式,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厘清各主体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充分发挥各方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社会公民和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统筹地位作用,各安其位、各施其责,各尽其能、各显神通,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同时,注重发挥第三方作用,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民声”“民意”“民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更好更快地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同志们、朋友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深入探讨“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与改革发展同行”这个主题,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本届峰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是在为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筑理论堡垒,是在为国家及区域推进依法治教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念引领,是在为体现教育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的地位作用迸发思想动力。因而,这既是现实所需,又具战略意义。
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即将告别本届的主题,也预示着它将开启下一届的征程。我们将致力于把峰会打造成一个独特的品牌、一种共享的荣耀、一个崇高的理想、一篇华丽的乐章,让海内外热衷于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教育实践精英们在这个舞台上散发智慧魅力,为我国及南方的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殚精竭虑、建言献策!相信峰会在同仁们的支持下,能更加走向思想自由、智慧彰显、敢于担当、超前引领。衷心祝愿峰会的活力四射,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最后,我宣布:第三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