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科学前行

撰写时间:2016-07-18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浏览量:

——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闭幕辞

竞技宝官方网站院长、党委书记  汤贞敏
(2016年7月17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同志们:

    紧凑有序的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即将落下帷幕。我谨代表峰会主办方,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参会代表、各位媒体人士,以及全体会务人员对本届峰会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一天半时间里,峰会围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这个主题及主要议题,先后两度组织综合论坛,并组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论坛, 42位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14位专家学者与主题演讲嘉宾对话研讨,96篇优秀论文被选录集结成册。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积和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分别发表主旨演讲,为峰会开启序幕。全体参会人员围绕峰会主题及主要议题,探讨理念认识,研究实践对策,闪耀出绚丽的思维火花,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前瞻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峰会主题及主要议题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内容丰富、观点纷呈。因此,对峰会成果迅速进行系统、深度的综合归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待逐步整理、消化和吸收。在此,我尝试初步概括峰会全过程大家的重要见解,当中也有我本人的领悟和认识。

   第一,要牢牢把握创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及各区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应对各种复杂考验、不断增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之策。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从哪里来,根本得靠教育。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回答“钱学森之问”,其本身必须先改革创新,以科学的新的路径方法化解一系列矛盾、困难和问题。因此,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对一切不尊重科学、不遵循规律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文化、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深刻反思,鼓起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突破旧有思维束缚和路径依赖,摒弃不合时宜的成规旧习,在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实践上充分体现教育本质和教育初心,系统性改革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大家深入研讨核心素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改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现代教育治理、互联网+教育、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估监测等,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创新的呼唤和期待。

    第二,要牢牢坚持协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推动。坚持协调发展,就要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呼应、前后衔接、彼此观照,树立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辩证性思维,采取有效举措和办法。

    当前,教育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某些环节的失调制约着教育内外要素形成合力。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包括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和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改变二元教育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区域教育发展合力,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助力国家及区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举措;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为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物质技术条件,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坚强保证,是实现经济社会大系统与教育重要子系统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当然,还包括大家所谈到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个性化与社会化、局部性与整体性、民族性与国际化的协调,以及解决好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基础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和一流职业院校建设等问题。

    第三,要牢牢坚持绿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人文关怀。

    在经济领域,绿色理念理解起来较为一致。但对于教育领域,绿色理念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就是校园生态绿化?如果只是这样理解,那是简单的、肤浅的,没有充分认识到绿色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丰富内涵和主要特征。

    我们认为,教育绿色发展,深层次的要义是尊重科学和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关照人的生命存在和给予学生适切的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内心和谐、潜能开发和维护生态文明与文明生态。这一点,专家们达成共识,普遍认为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同样是在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目前,教育发展中与绿色发展理念相悖而驰的现象不胜枚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抢跑”,过早地向学生灌输与之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不适切的教育内容,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适合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得学生在超标准、重负荷的状态下学习生活,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合乎规律的培养和科学评价。这迫切需要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行为及其评价实现“绿色”转型,以更好造就学生身体之健康、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人格之健全、行为之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根基。

   第四,要牢牢坚持开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合作,交流、互鉴,是现代文明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表征。我国全方位、深层次开放格局已经形成,教育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健全开放合作新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高国际化水平。

    教育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元的,也应该是互惠的、共赢的。坚持教育开放,主要有两大路线,一是引进来,博采众长。要以打造世界水准、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瞄准世界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关注世界教育改革发展动态,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充分借鉴国际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以助力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二是走出去,弘扬自我。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教育文化,主动展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蓬勃朝气与丰硕成果,树立教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主动参与全球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提升我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要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互联互通为核心概念,以互利共赢为基本准则,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作贡献。当然,教育开放,也包括整个教育系统内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相互贯通和相互促进,以及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相互作用与融合发展如建设社会资源大课堂、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

    第五,要牢牢坚持共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追求。

    共商、共治,共建、共享,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和发展,不是为某个人、某个群体、某个组织,而是为全体人民。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同样要遵循这一基本逻辑。

    教育贯彻共享理念,一要做到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绝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它是全体人民的事业,需要千家万户、社会各界、全体人民携手同行。专家们所研讨的无论是教育现代化,还是全人教育,亦或是终身教育,目标都是达致人人共享的全民教育体系,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宏观决策、统筹规划,更需要自下而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广泛参与、微观行动、执行落实。二要做好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坚决维护教育公平、正义。切实守住教育公平、正义底线,稳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特别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和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精准帮扶力度,在提质增量的基础上对落后区域、弱势群体实施适当倾斜政策,还要健全各级各类教育学生资助体系,加快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看得见、摸得着、分享得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果实。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同志们!教育的进步,本质上是人类对教育理念认识的进步。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破解教育难题、增强教育发展动力、优化教育发展路径、厚植教育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峰会上的热烈研讨和峰会下的热情交流,以及形成的一系列共识,为我们充分领悟“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充分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体目的和具体要求,提供了新的理论认识、新的思维方法、新的方案设想。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及由此衍生的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举措,要真正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伟大实践,关键还有赖于全体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的执着追求、不懈行动和稳健步伐。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最后,我宣布: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圆满闭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