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精彩观点——峰会平行论坛:职业教育主题研讨与焦点对话

撰写时间:2017-08-04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浏览量:

精彩言论

    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二是切实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四是积极鼓励企业深度融合。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院长郭杰教授

    产业的发展必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职业教育一定要适应产业的变化趋势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孟源北教授

    我们的人才培养要朝着现代产业转型的方向来调整,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一定要有标准,我们到底培养什么人才、怎么培养人才,把这个问题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中体现出来。

——竞技宝官方网站副院长李海东教授

    职业教育政策有效供给需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基于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基于现实困境将中职教育政策重心由内部转向外部;三是厘清政策边界,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和学校的关系;四是明晰政策主体责任,做好政策间的有效衔接;五是推进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提高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查吉德研究员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大专或以上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而中专层次的需求量在下降。我们在探索中高职一体化招生和培养、一体化专业建设、一体化实训、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通、扩宽中职毕业生升学通道,增加高职学生规模。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黎国喜

    职业教育支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要配合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职业教育在扩大贸易、互联互通方面的作用,搭建沿线相关国家的“桥梁”。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鹏飞教授

    我们跟企业一样生产产品,我们的“产品”就是学生,所以学生必须是优质的,是有品质的“产品”,我们必须要以工匠精神来培养“产品”,这跟企业是一样的。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玉欢教授

    职业教育的创新必须在一个有边界的、具体的应用环境里面,才能看到它的影子,才有意义。

——广东省物联网协会教育分会会长陈玉琪工程师

    职业素养是对整个职业世界的整体认识,职业素养作为个体的心理特征,是一种原能力。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评价要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能力本位转向人格本位、素质本位,这是时代的抉择,更是职业教育的选择。

——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方建华研究员

焦点对话

【现场提问1】我的问题是:中山市职业院校引进的是英国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方法和理念,同时在本科院校又引进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双元制,这在理论上面是有差异的,请问在教学方面如何对接?
【黎国喜】这位老师对现代学徒制有很深的研究。我的回答是:第一,我们现在中职学校和本科学校还没有衔接上,我们主要是跟高职院校衔接。第二,这两所大学还没有建起来。第三,我们的现代学徒制、双元制都是万物归宗,本质上是相通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所有的借鉴都要本土化。
【现场提问2】高中阶段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对职业非常不了解,是不是可以尝试将职业教育渗透到普通高中?现在的衔接并不一定是很好的道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在一起让今后的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都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请问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查吉德】你的问题可以理解为:什么是职业教育?前段时间有人讲大职业教育,我们讲的职业教育是职业学历教育。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里面,除了中高职衔接以外,还有一个普职融通,但这么多年来,普职融通很少人做,但我认为这个值得做。广东很多学校都在做特色课程,国家也关注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在这方面职业教育可以介入,包括对整个未来职业的规划。
【主持人】中高职衔接还涉及到与普通教育的融通,这也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现场提问3】关于中高职衔接的问题,在香港有一个副学士的概念。德国双元制方面,高中分流以后,学生也可以获得当地院校的证书,他们的衔接非常到位。我的问题是:我们在国内如何借鉴香港和国外的衔接经验,提高我们的衔接程度?
【孟源北】香港的教育体系更多是在英联邦的教育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在英国本土不但有副学士,还有副博士,它构造完整的学历体系。中国的学历学位体系和欧美的学位授予体系不同,因此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校、地区,我们没有这个学位授予的资格和权限,这是教育部的权力。国内有很多探讨,比如授予工士学位。但我个人认为授予什么学位还不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其实学位跟职业教育框架如果能够对接,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学历学位的问题。因为职业教育更多的是从能力的角度而不是从学位层次来认识。这是我的一家之言。
【主持人】广东省率先全国发布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请李院长介绍一下。
【李海东】职业教育其实就是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广东开放大学牵头省教育研究院等,共同做了一个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这个标准已经通过地方标准立项审查,在地方标准里面是首个地方教育标准,这个标准是借鉴欧盟资历框架的标准和理念,以及香港体系的经验。就像那位同学说的问题,香港在这方面确实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学历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如何互通,包括职业资格证书如何互通?我们有一个资历框架等级标准以后,又有一个省政府在开放大学专门建立的学分银行,这样就能让社会所有成员的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可能,也有了一个载体。职业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就不是一句空话,它有一个可以实现的载体。这也是借鉴英国、欧盟及其它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后像这种普职互通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包括刚才说的副学士、学士,它都能够在资历框架等级标准里面找到同等匹配的地位,比如说高级技师、技师,比方说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都可以互通。以后我们在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上的评价体系方面就会更加科学、更加兼容,更加能够体现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里面的社会价值。
【主持人】我想请问一下郭杰校长,广东有中高职衔接、有高本衔接,就是没有中职到本科的衔接。如果开通中职和本科的衔接,作为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校长,愿意接受中职的学生吗?
【郭杰】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问题,因为我们学校是事业单位,关于这个问题应该由省教育厅的领导来回答。但是我从事在教育一线,感觉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职业教育重在技能,重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前期究竟是高职进入本科,还是中职进入本科,这实际上是要对它的能力进行考察,而不是对他的学历进行考察。但是现在无论是高职进本科还是中职进本科,假如说一个学生中职毕业以后到社会学习锻炼若干年,在企业里面形成很高的工作技能,他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技能直接进入本科学习。甚至我认为他可以不用学习,他达到一定技能以后,通过学历认证,就授予学位。今天社会已经发展了,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了,社会对工匠型人才也有同样的需求,甚至是更加迫切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如何打通学校、社会再回到学校,如何实现跨界的联通,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学历是对一个人的专业水平的认证,学历本身并不直接表明这个能力,但是表明社会对一个人的看法。所以一方面不能唯学历论,但另一方面学历依然很重要。希望能够通过教育主管部门顺利实现这个对接,我们作为学校,乐观其成。
【现场提问4】我们现在主要是研究怎么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反映出的还有另外的问题,如何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如何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全才还是专才?现在世界技能大赛是很响的牌子,如果只是奖一点钱,我觉得太没有档次了;如果世界技能大赛一等奖之后能够读清华大学,这样“武状元”的作用是否就显现出来了?
【李海东】职业学校的校长都是很务实的,你说要专、要全,怎么专、怎么全,要根据岗位来确定。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就业不仅仅包括初次就业、确定第一岗位,还包括未来的发展岗位。有了专业教学标准以后,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要专,更要全。全在哪里?全在能够满足岗位需求,满足职业生涯的需求。不仅要专业技能还要职业素养,围绕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全面培养。你刚才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回来之后能不能读清华,我告诉你实际上是不合适的,他只是在某一个方面很专,但他的情商是不是很好,写作能力是不是很好?他在某一个方面是很厉害的工匠,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你的问题非常好,我们肯定是要全面发展,怎么全?除了技能之外,我们还要培养什么,是他职业生涯所需要的?以此来改革我们的课程体系。我们现在的中职课程很简单,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今后我们更要关注一些高端岗位对学生综合素养,比方说语言沟通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运算能力,甚至是外语能力,这些能力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当他的职位到一定程度之后,管理能力就非常重要了。你的思考非常好,用在学生身上,就会让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得更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