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开幕式暨峰会综合论坛精彩实录
撰写时间:2018-07-24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 浏览量: |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广东机遇与作为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中,广东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共存。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对加快广东教育现代化作总体设计,推动广东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推动湾区教育平衡且充分发展,夯实湾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体系建设基础,全面调动湾区相关利益者推动教育全方位深度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集聚国际一流教育资源,助推湾区建设和发展。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教授
综观享誉全球的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引人注目的地方,关键在于他们都有一个汇聚人才和创新的世界级、地区级教育集群。正是因为人才集群、教育集群的出现为三大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拥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聚集世界知名高校和领先学科,具有基础扎实、类型多样、国际化独特的优势。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永吉
协同建设国际化教育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在这样的特殊区域,推进高等教育走出去、请进来,真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人才高地,应该是我们培育开放新优势的客观需要。国际化的教育高地,呈现出的形态概括起来来讲就是以开放为基础特征,以质量为核心要素,以需求为根本引领,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研究员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应该是全方位的,“化”宏观、微观层面的政策导向,建立扩大开放的创新环境;“化”教育质量、教学效率、质量评估等标准;“化”教师专业素质、教师综合能力提高;“化”改革课程内容,促进跨文化学习;“化”学生动手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教授
突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特色和协同创新发展
对标国家标准,第一要把握住刚性要求,包括专业名称、修业年限、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总学时、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第二要利用好柔性要求,包括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设计专业群,服务区域发展,适应区域发展;修业年限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合理安排;搭建学校特色课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区域的职业教育体系、省域的职业教育体系。这里有几点需要把握住:找准定位是关键,长远规划是保障,内涵建设是基础,选择突破是途径。我希望职业教育的同仁争取在打造特色、体现竞争力上,在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发挥出我们的独特作用。
——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国川教授
湾区的重要标志是高质量发展,而非讲规模、数量,它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创新驱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导因素,我们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引领中国的创新发展。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为创新服务。我们的教育应当是从分数挂帅转向创新能力发展,这是未来大湾区教育的方向。
——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教授
世界城市群,是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控制力,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群。它和一般城市群相比,和国家大都市相比,应该是发展水平更高,拥有更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及城市间的协同能力。如何实现城市间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这就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共同创建创新共同体,创新引领则是教育和科技。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靳昕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