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 助推 “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实现
撰写时间:2016-07-18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 浏览量: |
——在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林积
(2016年7月16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2016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此,受蓝佛安副省长委托,我谨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诚挚的问候!峰会已举办三届,在大家的支持下办得很成功,今天又迎来第四届盛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我省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的同志们汇聚一堂,共商教育改革发展大计,我相信本届峰会将涌现更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方略,对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问诊把脉,能够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本届峰会聚焦这“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很好地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要求。下面,我谈两方面意见,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教育实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中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从世界各国走过的路来看,还是从我国发展历程来看,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教育;要实现全面的现代化事业,离不开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究其根本,应当归因于教育的基本功能属性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的充分发挥。
首先,经济社会一切发展目标的实现,根本在教育,核心在科技,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才,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培养的根本在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才。
其次,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为人们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活创造了有力条件,更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强保障。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以我省为例,2015 年全省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达到2.5% , 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 , 技术自给率提高到71% ;有效发明专利量超过 13 万件, 均保持全国第一,其中相当大程度的贡献来源于省内高校。整个“十二五”期间,我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7项,获授权专利21110项,其中发明专利9098项;我省颁发的4个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全部来自高校。
再者,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来支撑和引领。文化是看不见的软实力,是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是人,教育是人习得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根本途径。
除上述三点外,教育还在诸多方面发挥着服务社会的功能,例如:教育稳,则社会安,教育领域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之一;教育兴,则人心定,欠发达地区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增强优质学位供给能力,有效改善生产生活状况,助推城镇化进程;教育好,则就业旺,以职业教育为例,“十一五”以来,我省职业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300多万既有学历文凭又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尤其是通过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每年安排35万名农村家庭中职毕业生到珠三角地区就业,真正实现了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也是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胜阶段。我省GDP总量虽然连续27年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一,但我省目前发展也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双向挤压”。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不断增创发展的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作为核心发展战略。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教育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是教育本身破解结构性问题、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一)我省教育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需要以科学理念来破解
教育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2018年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教育现代化理所应当要有重要进展。尽管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国内国际教育先进水平相比,我省教育发展还有明显差距,面临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一是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问题。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发布的全球教育新目标《仁川宣言》和《教育2030行动框架》,特别强调教育公平要从注重机会公平转向注重质量公平,即有质量的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成就机会公平。我省所有县(市、区)均已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但是,与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和内涵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教育投入、现代信息技术、师资队伍水平等方面还需持续发力,以实现更高水平更具内涵的公平和均衡。
二是教育规模发展和质量水平提高问题。我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巩固提高,面临学龄人口仍处高位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双重压力。小学一年级学生在2009年下降到新世纪的最低点127万人之后又逐年回升,2015年达到166万人,年均增长近10万人。预计随着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小学学龄儿童还会增加。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在我省的省外户籍学生将持续增加。这对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布局和均衡发展带来新的挑战。高等教育同样面临规模扩大与质量水平提升的双重压力。2015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万人口(常住)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及一流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这些,都需要花大力气迎头赶上。
三是教育结构优化和区域融合发展问题。教育结构直接影响人才结构和产业优化升级。我省虽着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但目前在短期内还不能解决理工科在校生规模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同时,高校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融合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水平均有待提高。
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是十分艰难的,迫切需要用科学的理念、重大的举措、坚韧的毅力加以解决。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进程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教育本身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系统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加强对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前瞻部署。
一要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激发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巨大活力。目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目的是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用活人才,尽快补齐短板,为我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二要坚持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既要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又要通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依托、相互支撑。为此,要切实把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把结构调整优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攻方向,努力提升教育结构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建设,推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相互开放、衔接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要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研究和遵循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培养模式,建立完善人才绿色评价制度,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有用之才。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教育可持续发展。
四要坚持开放发展,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面向世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丰富和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形成教育发展新优势。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粤港澳台教育合作交流,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着力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教育开放内涵。
五要坚持共享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切实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与残障儿童、学习困难学生受教育状况,注重学习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维护和保障不同人群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我们现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现代化的助推和支撑,教育现代化的推进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广东是教育大省、人口大省,但还不是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借此机会,我再次由衷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为广东教育综合改革、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把脉问诊、献计献策,贡献聪明才智!
最后,预祝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