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精彩观点——峰会综合论坛暨闭幕式
撰写时间:2017-08-04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 浏览量: |
第一段 峰会综合论坛:主题研讨与焦点对话
实施双师教学模式改革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的新思路,是一种务实推进义务教育信息化的措施,也是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慧勤研究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认清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地位,确立高等教育引领发展的时代新功能。在定位上,既要将高等教育作为基本民生和公共服务重要领域,更要将高等教育作为未来的发展投资和战略资源,超前做好顶层设计。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珏研究员
职业教育关系到人才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之一,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教育结构的重大调整,是教育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靳昕教授
教育监测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基础,高等教育应该形成常态化的数据监测体系,包括学生成长评价、教学质量监测、师资质量监测等。竞技宝官网链接下载是外部考核的依据,教育质量评价是以评促建,目的是做好内部质量保证。
——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总裁王伯庆教授
第二段 峰会平行论坛综述暨峰会闭幕式
基础教育分论坛综述
【竞技宝官方网站竞技宝官网官方在线室主任谢绍熺正高级教师】基础教育主题研讨与焦点对话,9位专家就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问题发表了高见。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研究院的覃院长,就教育现代化问题结合广西的实际和研究做了主题演讲。他认为,从结果来看,教育现代化是学习机会扩大、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提升、教育公平惠及全民、教育制度成熟定型的表现。从过程来看,教育现代化是从条件现代化到制度现代化到人现代化的过程。
针对教育信息化,华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艺高级工程师介绍了新技术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展城乡对接学校送教、乡镇中心学校双师教学项目、大规模跨校校本研学等活动,构建教师、家长、学生多位一体的手机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有效促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竞技宝官方网站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副编审做了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助力广东教育现代化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广东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超市建设工作思路。
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何炳基做了用心打造“莞式慕课”,让每个学生受到最合适的教育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从东莞本土教育实际出发,运用“互联网+”思维及技术,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最合适的教育的经验做法。
就课程建设问题,竞技宝官方网站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钟守权高级教师做了地方课程创新与教育创新的主题演讲。地方课程创新有三个层面,一个是课程思想创新,二是课程价值创新,三是课程实施创新。
来自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的张伟副教授做了STEAM教育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主题演讲,他主张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不分学科地进行综合性教学,引导学生采用学科融合的学习方式,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现实问题,让创造力培养回归课堂。
就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研究院做了觉者为师——教师专业化的困境与超越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人类之初长者为师,后来是智者为师,到现在专者为师,到将来觉者为师。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和专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广西师大教育学部谭天美博士做了校本教研主体互动的缺失与回归的主题演讲,谭博士认为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互动过程,校本教研应该回归到教研主体之间民主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就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李洪山做了建构课程体系,改进学习方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途径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复杂问题中学习解决问题,这是发展其核心素养的基本方式。
专家演讲结束后的焦点对话,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基础教育怎样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有专家认为,基础教育首先要解决应试教育问题,将学生当人来看,关注学生的心智自由,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有专家认为,基础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就是一个微创新,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就会成为一个创造者。
职业教育分论坛综述
【竞技宝官方网站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怡萍研究员】第一,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有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嘉宾们审视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共同的是面向未来——站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职业变化的角度审视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我国在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推动下,工业4.0、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新技术革命、新业态涌现,对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郭杰教授认为,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目前不少企业仍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未来两年初级技能人才需求将从36%下降到7%,中高级技能人才需求将从64%上升到93%。陈玉琪工程师认为创新更多来自工匠,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就变成了创造,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员工服务。
第二,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职业教育提供有效供给是服务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查吉德认为,必须推动职业教育有效供给,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职业教育政策重心应该由内转向外,职与普大体相当,扩大外延,可以从职业教育中高职整体、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综合、地域差异性考虑。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黎国喜介绍,为满足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中山市加大国际合作,争取引进国外高水平应用大学落户中山办学,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陈玉欢教授认为,职业院校的管理应该为学生、为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价值导向,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的现代企业管理思维贯穿于企业所有员工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所有员工创造的价值都有精细化的核算,这些员工的价值成为职业院校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价值链上。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赵鹏飞教授带来职业教育走进非洲的典型案例,提出企业走到哪儿学校跟到哪儿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思想。事实上,我们很多职业院校正伴随着 “一带一路”,纷纷在国外办学,这标志着我们国家职业教育从输入型的国际合作走向输出型的国际融合。
第三,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培养适应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人才是服务创新驱动的关键。李海东教授提出以标准体系建设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内涵建设。孟源北教授提出创新驱动背景下中高职接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这种接续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实践。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方建华研究员提出由能力本位转向素质本位,重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包括职业理想素养、职业人格素养、职业意识素养、职业关键能力素养。陈玉琪工程师认为不能局限在封闭和开放任务的设计,要重视导向型任务设计,设计导向型学习任务才是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大家也非常关注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这一纵向通道贯通顺畅的问题,期待在这个方面广东有大举措大突破。
高等教育分论坛综述
【竞技宝官方网站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孙丽昕副研究员】高等教育分论坛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建设问题。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黄崴教授认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应该从四个方面加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一流标准、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建立完善长聘与短聘相结合的教师聘任制度。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国卫副研究员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包括四个方面:以更新教育理念为根本点、以深化制度创新为支撑点、以深化科技创新为立足点、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着力点。
第二,关于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卢晓中教授认为,大学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地生根,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素质的综合发展、人适应与创造的一致性发展。黄明东教授认为,双一流大学的本质是标准战略,世界上并不存在西方国家主导的所谓具有普适意义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中国必须建立具有中国文化意蕴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曾峥教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系统工程,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同频共振。邓仕平先生认为,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高校重视不够、师资队伍缺乏实战性、实践平台局限性逐步显现。他提供了从健全创新创业领导机制、以智慧课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来建立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路。
第三,关于师范教育现代化问题。廖伟群教授认为,教师队伍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基本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师范教育现代化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学习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以加快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第四,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陈伟光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仅是一个特色问题,而是所有的高校普遍需要的,目前高校国际化的主要症结是师资国际化问题。
第五,关于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问题。刘彦军副教授认为,转型已不再是理念和方法的问题,而是具体操作和执行的问题,是怎么做以及怎么做好的问题,在转型发展中,人是第一要素。
民办教育分论坛综述
【竞技宝官方网站民办教育研究室主任耿景海研究员】第一,分论坛基本情况。从发言主题来看,所有嘉宾的发言都非常聚焦,均围绕着分类管理背景下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问题展开,内容上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既有政策理论层面又有实践操作层面。
第二,分论坛主要交流内容。董圣足所长从管理政策的解读入手,提出一系列民办教育新政实行之后所要面对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十条建议。十条建议包括尽快明确民办学校税收政策,这是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点;提议放开收费管制;提议实行最低的注册资本制度;建立健全营利性民办学校的风险保障机制;加强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变更管理;国资举办的民办学校转为营利性学校等。阙明坤博士分享了混合所有制视角下独立学院办学体制创新研究,甄勇教授做了民办高校的未来之路的论述,杨静副研究员就民办学校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政策建议,孙昭税务师对民办学校运营所涉及的税务问题做了介绍。
第三,分论坛是一次盛会,达到了交流信息、联络感情、扩大影响的目的。与会的办学者、研究者以及民办学校的老师和管理者,对民办学校新政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新政未来的走向和将来的发展心中有了底。对于研究者来说,通过本次研论和对话开拓了思路,为研究提供了许多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