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精彩实录(四)

撰写时间:2016-07-21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浏览量:

峰会平行论坛:职业教育主题研讨与焦点对话

精彩言论

    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适应知识经济变化发展
    一是开展劳动市场人才需求预测,强化对教育指导。二是调整专业结构,更新专业教学内容。三是提高双元制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四是向高等教育延伸。五是应对新一轮转型升级,适应工业4.0,适应智能制造,加强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推进双元制职业教育现代化。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立新博士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大现实途径
    一是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政府可直接增加财政拨款; 其次,政策适当向职业教育倾斜;其次,减免税费,最好职业院校学费全免。二是职业院校充分自主办学。三是坚持本科建设方向,部分学术型高校转向应用型与高职升本同时发力。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

    职业教育改革重心从自上而下改为自下而上
    前阶段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基于社会发展诉求而构建的,接下来如何基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侧”、基于受教育者的发展诉求进行改革,就成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增强教育的“选择性”,增强受教育者的“选择权”,这应该是当前我们要格外重视的。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教授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应该遵循标准化基本原理,走标准化建设路径,用科学的建设方法。如此,才能保证标准建设的质量水平和应用效果,才能实现标准建设的标准化。2013年以来,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了74个专业教学与课程标准研制项目,包括中高职衔接、高本衔接、中高本衔接、现代学徒制、国际化等类型的标准。在研制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与课程标准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竞技宝官方网站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怡萍研究员

    建设生产与实训深度融合的教学资源库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技术资料库,让学生在参加“生产进校园”学做联动教学模式实践中,通过对照生产要求和查阅技术资料库资料,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梁远榕高级讲师 

    文化提升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把合作精神、契约精神和理性实干、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精神,以及效益观念、细节意识、科学观、持续发展观等工业精神核心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各方面、全过程。 
                                    ——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高级工程师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阶段性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目标是不同的,要精确定位区域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目标。区域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目标应顺应从金字塔型到纺锤型的发展趋势。尽管这个演变过程是缓慢的,也不是直线的,但是从趋势上来看都要符合这个发展规律。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许玲教授

    广西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我们怎么解决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一是扩大本科对口招生规模。广西高职院校比例比较高,在校生超过本专科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二是扩大中职直升高职的比例。三是中高职集团化办学和一体化培养。四是高职跨区域附设中职,县中职招不到生,就让高职在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加挂高职附属中职。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覃壮才研究员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融合学校培养方案和系统教育体系,构建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要与地方产业、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强劲的互动力。三是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到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四是创新创业教育要成为推动国家及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华强研究员

    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某种程度上来说,创新创业呼唤复合型人才培养。产业不断跨界,需要培养跨界型人才,创新创业学科交叉,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创业的源泉。创新是系统性过程,创业是临门一脚,创新创业必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教育也一定要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回归教育的本质,不仅要重视少数创业型人才培养,更要重视全体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培养。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马晓明教授

焦点对话

第一段


    【刘国生】这两年广东省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立项、创新强校工程和一流高职院校申报,都没有设置公办、民办的门槛而是一视同仁,公办民办同台竞争,这个政策非常好。为了民办高职业院校和全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我们民办院校要创造条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为才有位。
    【杨志勇】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它的着力点跟关键点在哪里?
    【刘立新】现代学徒制,其目标就是校企紧密合作,培养人才。从实施方式来说,与其拿钱购买服务,不如直接恢复到改革前。国家做一个精算,减税或增加教育费,就不用再去收了,收要管理成本,退还要管理成本,不如直接放企业中。
    【主持人劳汉生】请各位专家用一句话总结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问题。
    【荣长海】办学的主体就是应该多元化,否则很难有自主权。应该把最好的学校私有化,用这笔钱把其他的学校带动起来。私有化的学校是高收费的,这样就整个活起来了,政府也可以省好大一笔钱。
    【梁远榕】如果要做好校企合作,最关键的是政府要制定政策。有了好的政策,我相信我们的职业学校肯定会做得更好。
    【刘国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民办学校,我充满期待。荣书记,从教育研究院的角度,您认为是否要全面放开公办与民办学校的公平竞争?
    【荣长海】应该是。
    【刘立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杨志勇】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关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更有吸引力,也真正成为一种类型的教育,而不是普通教育的补充。
    【杜怡萍】职业教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我想需要很多方面的突破,但是从我做起是最根本的。作为职教人,我感觉到很幸福、很光荣。

焦点对话

第二段

    【陈玉欢】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机遇面前,怎样把握未来的道路?我个人认为最根本、最核心的还是要坚持走产教融合的道路。我们必须搭建产教大的生态圈,产是基础,教是支撑和服务。在学历教育做好之后,我个人认为非常好的途径就是社会服务。
    【连向伟】中职学校最大的困境是生源,无论是省属学校还是市里面学校,地方保护也非常严重。我们省计划把九所高职院校进行中高职一体化对接,通过高职带动引领中职发展。马院长,我们中职学校该怎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马晓明】从小学生、幼儿园开始,就可以培养他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参与动手,不管中职、高职甚至到本科。欧洲的创新创业高校100所,基本全是强调学生应用研究能力,包括帝国理工大学、剑桥大学和德国穆尼工业大学等,更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
    【现场提问1】马院长,请问其他学校可以复制贵学院的创新模式吗?
    【马晓明】可以复制。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拿钱堆出来的,关键是理念。
    【现场提问2】怎样协调创新与传统理念?比如说标准的引入、执行标准矛盾等。
    【刘华强】传统的教育中缺少的是创新,不管是哪一个层面,其中一个颠覆性的问题,就是传统教学形态要颠覆。如果教学方式不改,教育理念不变,是很难适应形势的。高职教育要传知识、传技术,还要传技能,更要传授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中国的创新创业才有希望。
    【现场提问3】您好,陈玉欢院长,贵院今年获得社会服务50强,请问社会服务大概是哪些,主要做法是什么?
    【陈玉欢】社会服务评价标准在中国教育网等有详细说明,其中服务的收入学校大概1.4亿多元。在职培训是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制定一系列的课程体系、岗位体系和技能培训,广东电信1G-4G都是我们老师去给企业员工培训的,必须懂企业、了解企业,跟着企业的发展需求走,提供好服务。
    【现场提问4】请问许玲副院长,从本科院校的视角来看,我们怎样开展高职跟本科实质性衔接?
    【许玲】目前规模太小,应提高质量,大力扩展从中高到高本的衔接规模。省教育厅对规模控制较多,我们谈了很久的“恋爱”,最后还是搞不成。这个应该有更多的覆盖面才能起到作用。现在中职招生很困难,高职招生也可能这样,一些民办高职更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应大力扩展从中高到高本的衔接规模。
    【主持人杜怡萍】大家意犹未尽,以后我们还会通过多种途径再交流。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