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精彩观点——峰会平行论坛:基础教育主题研讨与焦点对话

撰写时间:2017-08-04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浏览量:

精彩言论

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从内容看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学习机会的扩大,二是教育质量的提升,三是教育公平的扩大,四是教育创新能力的提高,五是教育制度的成熟与定型。从过程看包括条件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条件的现代化比较容易实现,制度现代化较难实现,人的现代化更难,而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研究院院长覃壮才研究员

以构建课程体系、改进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复杂情景中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在于用复杂的情景来教育学生、培育学生。首先要研究梳理优秀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类别和层次,其次创设复杂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复杂的情景当中学习解决问题,把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划构建课程体系,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李洪山高级教师

地方课程改革创新的使命任重道远
    当前地方在政策与规划、范畴与内容、管理与实施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折射出教育困境:一是课程思想缺失是教育教学思想支点的缺失,二是课程的碎片化理解与实施是典型的教育上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术,三是地方课程实施困难是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止步于镜中花水中月的反映之一。因此,地方课程要探索合力育人,发掘独特功能;要创新课程思想、课程价值、课程实施。

——竞技宝官方网站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钟守权高级教师

“觉者为师”——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
觉者为师,就是对生命有自觉,表现在对一种生活的自觉、对一种文化的自觉,表现在对一种教育的自觉,表现在对未来的自觉。如果老师自己没有幸福感,他就不可能给学生幸福;如果老师自己没有尊严,他就不可能给学生尊严。觉者为师,能够让老师自己过得更好,更主动地适应智能化时代,为我们这个时代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一是学为圣贤主动发展,二是立足岗位持续发展,三是优化生活内涵发展,四是学会交往人文发展,五是应用技术加快发展,六是亲近自然本真发展。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研究员


校本教研回归主体互动
    校本教研主体互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师的教研自由。理想的校本教研不应是主体失落、人被物化的状态,而应回归教师的教研生活世界,回到教研主体之间民主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中来。回归生活世界的校本教研主体互动首先应该在寻觅自由中确立校本教研主体的“互动理性”,其次主体“互动理性”还强调每一个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教研主体在主动参与中,通过对话、论证、协商的形式达成认识的合理与一致。总之,提倡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互动过程,初衷在于凸显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避免主体缺失和对主体间相互作用的忽视。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谭天美博士

用新技术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手机直播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义务教育首先要解决村小重点难点教学问题,其次要发挥当地名校引领、名师引领,利用县的一些好学校,强校扶弱校,小校“傍”大校,互相协同教学。东中西部的对口帮扶:一是要下去,二是常态化用手机直播,三是让晒课成为一种常态,名师要晒课,乡村教师也要晒课,教研员要评课。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艺高级工程师

广东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广东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教育信息化。当前广东面临着教育发展不均衡与教育扶贫精准不足、优质学习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要秉持服务教学、直面对象、内部现实、开放兼容的原则来进行资源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引领作用;二要优化整合,多渠道遴选入库资源;三要精心设计,共同打造精品教育资源。

——竞技宝官方网站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副编审

“莞式慕课”——让每个学生受到最合适的教育
    东莞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提出实施“慧教育”发展战略。“慧教育”是立足东莞本土的教育思想方法体系,以“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为核心理念,以智能、融通、创新、共享等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校园、智慧德育、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评价等为重要内容,以引领学生智慧成长、促进教师生成教育智慧、引导家长智慧养育为根本目标,努力实现智慧育人、育智慧人。   
    “莞式慕课”是推进东莞“慧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它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植根于东莞的教育实际,运用“互联网+”思维及技术,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何炳基

用STEAM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
    STEAM教育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STEAM理念中包括:科学认知世界,工程技术改变世界,艺术丰富改变世界的手段,数学建立相应方法和工具,它们之间有机结合,而不是单向线性叠加。将STEAM研究成果应用到大班教学当中,应该:一是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二是基于设计性学习的项目设计,三是实现一个工程方案。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张伟副教授

焦点对话


第一场

【主持人】因为高峰研讨主题叫“创新驱动发展与教育改革发展”,我们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这么一个战略,我国的经济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走创新驱动发展这个道路,克强总理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基础教育也应该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我想请问一下,创新驱动发展这条路基础教育能不能走,应该怎么走?
【覃壮才】创新驱动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有关系。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品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合格公民。从创新这个角度去考虑,我觉得基础教育至少从面上来讲要解决片面应试教育问题。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基础教育能做的贡献有三个方面,总的来说要把学生当“人”来看,这意味着一是关注学生的兴趣,二是关注学生的心智自由,三是多让学生实践,重视学生在实践层面的探索,从兴趣到心智自由到学生实践这三方面,会对创新驱动发展有所价值。
【叶文梓】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关键。基础教育需要创新驱动,首先它是一个教育创新的问题,其次是通过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整个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教育的创新是这个时代创新活力的开关,如果把教育创新搞好了,整个社会创新的活力就释放出来了。教育创新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是生命自由发展的结果,所有的学校都应该有责任,也都有可能实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用一种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和生活。
【李洪山】创新从中国古代就有,不管什么时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学校、一个老师,一定要不断追求自己新的理念、新的东西,这个过程对于老师来说每天一点变化、每天一点进步就是创新。从老师教学如何转变到让学生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所以现在讲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其中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就是一个方面。怎么能够从教育改革、教育创新引导学生具备对自己、对国家都有意义的素质和能力,这是我们现在教育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需要共同来努力的。 


第二场

【现场提问1】何局长您介绍的是慕课,在今天应试压力还很重的情况下,这样的大面积搞慕课,会影响教学质量提高吗?
【何炳基】我们推广“莞式慕课”的目的是提倡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其实是一种发明的方式,比如通过一个同步课堂,同时把几个学校之间的教育优质均衡度提高了,教学质量问题就不用担心了。
【现场提问2】STEAM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如果把这个项目真正实施于学校,老师的角色怎样来定位呢,单单是作为整个结果或过程的评价者吗?学校的定位又是怎样呢,只是作为一个设备的提供者吗?STEAM对低年级怎样实施,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的时候多少为一个度,以及如何在偏远地区实施STEAM项目?
【张伟】STEAM课程先是学生作为主体来进行自我知识的学习和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创新能力是需要培养的,首先学生应该承认和发现他创新的能力,这种自我创新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能放任学生进行所谓的自由探索,教师应该成为STEAM课程的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去发展创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和项目设计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评价作用。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提供相应的器材和空间,也让老师能够自由发展并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因为STEAM需要融合多种学科,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并且国内的教师长期接受单科培训,在多科知识运用上还有欠缺,这就需要多学科老师共同努力。低年段学生的知识认知有一定的阶段性,认知能力非常有限,教师在构建STEAM课程的时候没必要将相应的知识架构得过多,可以设计让学生生活中能用到的情景项目,融入一些希望他了解的阅读、自我表达相关的技能性培训。
【现场提问3】手机直播课堂教学、直播教研活动,老师看完后,是不是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这里提出来?还有,有一些高校的专家和优质学校的老师,他们会组织一个专家团队去答疑,如果有什么问题,是不是可以直接向他们提问?
【许晓艺】第一个问题:手机直播如果是一托一的时候,对方也可以直播,他们之间可以互动交流,但是一托多的话,比如中心校美术老师或英文老师要带好几个老师,在手机上要上这门课之前他们已经共同备课,形成了标准化的流程,主讲教师要准备什么教具都一清二楚,一对多交互就不能现实了。
    第二个问题:专家可以用手机直播和观看,也可以通过微信看到他们提的一些问题,所以对这个老师进行诊断的同时是很多老师在看,教研员从这个角度去看,大学教师从这个角度去看,一线的名师从这个角度来诊断,就是我搭这个平台,他们在看戏。
【覃壮才】广西面向老师的资源平台使用率很低,广东这边有什么考虑?
【曾令鹏】2月份我们省的教育资源网点击量少,主要还是引导的问题,没有人去引导怎么使用,现在说不要浪费资源,还是要去认真研究里头的内容的特点,然后介绍给我们老师,引领我们老师使用,因为当时教育资源平台主要是技术部门在做,我们教育研究部门没有参与,现在我们也正在通过这种方式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现场提问4】我觉得手机课堂的技术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但推进力度不太够,有什么途径可以引进这个技术?
【许晓艺】我觉得这个技术开始用得比较好是在做跨校活动方面,可以在教育局的统筹下,不断开展跨校教研活动。关于推广的问题,说老实话好像找女朋友一样到处找,也是做了好多的介绍与推广,有需要的可以跟我们联系。特别是联盟的学校,一校多区的学校,怎么样体现名校引领,就需要老师很方便操作就可以把课堂直播下去,手机微信就非常方便。
【现场提问5】您在做手机课堂这个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您觉得急需解决的,未来想在哪些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许晓艺】我觉得粤东西北在教育这一块一定要跟支援新疆、支援贵州那样下大力气,支援新疆是国家给我们广东的政治任务,我觉得粤东粤西粤北的孩子很可怜,所以我很想用这种技术,为学校和教师搭好沟通交流的学习平台。我们只提供一种培训就行,希望更多的名师跟粤东西北对接起来,把对口帮扶做成常态,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