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学习的报告

撰写时间:2012-09-14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浏览量:

   编者按:今年7月下旬,我院教学教材研究室王益群老师带领广东省化学创新成果研发教师5人前往河北宣化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会后,王益群老师途经北京,前往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拜会有关课程教材专家,了解学习他们的课程教材研究经验和赴美国考察学习取得的成果。回来后形成《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学习的报告》。现将该报告主要内容摘录如下,供参考。

    一、全国第十一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情况
    (一)基本情况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全国化学教师深入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创新、改进、完善实验并对实验仪器等进行创新和改良,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功能,提升化学教学质量,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全国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活动。
    全国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活动,自1986年第一届至今已举办了11届(前五届是每两年一届,第六届起改为三年一届)。全国第十一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于今年7月26日—29日在河北宣化召开。会议主要内容:现场演示全国各地选送的化学创新实验成果,并进行交流研讨。全国约350人参加会议、150位教师现场演示化学创新实验成果。我省的展示团队由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王益群老师为领队、5位成果研发展示教师组成。
    经过现场演示和大会评选,我省深圳南头中学俞远光老师的《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创新》、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王杰成老师的《“焰色反应”改进实验》、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谢超瑜老师的《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改进》分别获得一等奖,珠海市第三中学邹佳老师的《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的微型化改进》、东莞市麻涌中学肖莉老师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创新》分别获得二等奖,取得优异成绩,一等奖比例高出全国近20个百分点。
    (二)基本经验体会
    我省教师取得化学实验创新成果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实验创新以校本研究为基本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与科组团队的作用,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化学实验开展研究与创新;二是实验创新的重点在于开发价值观层面的教育功能,让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最优化思想方法、绿色化学理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他省(区、市)教师取得化学实验创新成果,有两个方面值得我省学习借鉴,一是区域间教师团队合作研究的教研方式,拓宽研究与交流的视野,克服校本教研的局限;二是重视新技术在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优化传统化学实验,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价值。
   二、美国科学教育简要情况
    (一)美国对数学和科学教育一贯重视
    在美国眼中,“数学和科学教育是美国取得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二战”后至20 世纪末,美国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法案和报告,对数学和科学教育进行改革。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其第三部分就是“为加强科学、数学、现代外语和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而提供财政援助”。该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大量拨款资助各州中小学,用于加强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等学科的教学改革。1983 年,美国颁布的《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揭示了当时教育存在的科学和数学低选修率、学生测验成绩差、教师缺乏足够的素养等问题。在此背景之下,1985 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率先发起改革科学和数学教育的“2061计划”,1989 年该协会出版了为改革指明方向的《2061年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明确提出“ 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1996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发表了有史以来由联邦政府支持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科学教育标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针对近年来有认为美国在数学和科学教育方面有落后于其他国家的迹象,2007年卡内基基金会资助150万美元,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一个调查委员会,对美国数学和科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2009年6月10日,卡内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IAS) 数学和科学教育委员会发布一份题为《机会平等:为美国公民和全球经济改革数学和科学教育》(The Opportunity  Equation:Transforming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and the Global Economy) 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机会平等》)。《机会平等》调查报告由5部分组成,主要内容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言:紧急和充满机遇的时刻(探讨改革美国现行数学和科学教育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卓越和平等:数学和科学学习的动员(指出要把数学和科学教育放在学校改革、改进和责任努力的中心,并动员国家为所有学生改进数学和科学教育);第三部分,标准和评估:聚焦基本知识和能力(提出应建立数学和科学教学的一般标准,促进和引导数学和科学教学的改进和创新);第四部分,教学和专业学习:管理为了有效性(培养未来教师、招聘新教师、改进教师专业知识等的管理有效性问题);第五部分,学校和制度:为成绩而设计(为了让学生能接受到卓越的数学和科学教育,美国必须行动起来,以便让所有的学生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学和科学学习)。
    针对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组织进行的2007 年“ 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趋势”(TIMSS)的调查证明在科学和数学上,亚洲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学生的成绩显著超过美国学生的报告(在数学学科上,美国4年级学生平均得分529分,500分代表国际平均水平,中国香港地区的学生以607 分排名榜首,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也都高于美国;而美国8年级学生成绩在所调查的47个国家中排名第9,平均得分508 分……),奥巴马总统在一次公开演讲时说,“在国际教育比较中,我们的学校落后了,我们教师的质量下降了,其他国家超过了我们。让我给你们一个新的数据吧!在8 年级的数学比赛中,我们落到了第9的位置。新加坡中学生的优秀比例与我们相比是3∶1,我们只有1/3 的13—14岁的孩子可以做到他们那样”,为此,他发出了严厉警告:“我们的未来处于危险中。今日在教育领域胜过美国的国家,就是明日超越美国的国家。继续放弃我们在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就是放弃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
    联邦政府《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加大教育投入,总共7870亿美元的投资中,在教育方面的投资金额达到了1,150亿美元,其中州财政稳定基金总额高达536亿美元,该项基金的50亿美元用于激励性拨款和创新基金(激励性拨款43.5亿美元和创新基金6.5亿美元)。激励性拨款是为了促使各州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提高毕业率,缩小来自不同收入群体的学生之间在学业方面的差距。联邦激励性拨款主要形式是“追求卓越”(Race to the Top)计划。
    2009年4月27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第146届年会上,奥巴马总统宣布了在科学研究、创新和教育等方面的新计划和投资,并宣布了一项名为“追求卓越”(Race to the Top)的全国性计划,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项目列入计划。当时奥巴马说:“为了迎接本世纪的挑战,重新确认和加强美国作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世界发动机的作用绝对必要,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出在未来10年中提高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水平是国家的当务之急。”美国联邦教育部从“追求卓越”计划中专门拨出3.5亿美元资金用于鼓励各州参与开发、实施共同核心标准,帮助各州进行学校改革,建立与共同核心标准配套的教育评估体系。
    2009年7月20日是美国首次登月40周年纪念日,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阿波罗3人组时并未提美国的太空计划,而是强调数学和科学教育。他说,作为总统,我将全力以赴让数学和科学重新“酷”(cool)起来。我们要实现2020年的目标,即拥有地球上的国家中最高的大学毕业率,尤其在数学和科学领域……我们期待下一代孩子们仰望太空时,将出现另一个阿姆斯特朗(Armstrong)、柯林斯(Collins)和奥尔德林(Aldrins)。当他们准备踏上探索旅程时,我们要保证美国宇航局做好了准备。
    2009年6月1日,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发起建立国家共同核心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计划,试图将各种各样的州立课程规整为统一课程。此计划得到美国州长协会(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州学校首席官员理事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0年3月10日,共同核心标准草案公布,以征求公众意见和评论。全国共同核心标准包含数学标准、英语语言艺术与部分学科素养(历史、科学和应用学科)标准。《K- 12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2011年7月19日正式发布。美国《新科学教育标准(The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初稿于2012年5月11日至6月1日间发布,接受社会的反馈。
   (参考资料:[1] 祝怀新,[美]Elaine WU.“角逐卓越”:美国奥巴马政府中小学教育改革新动向[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2). [2] 陈.基于公平, 追求卓越——美国奥巴马政府基础教育《改革蓝图》述评[J].基础教育,2011(8). [3] 杨光富.美国:数学和科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卡内基基金会数学和科学教育调查报告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1(1). [4] 陈燕,宋乃庆.美国中小学共同核心标准的建立及探析 [J]. 比较教育研究,2012(3).)
    (二)美国大学录取标准与高中多样化课程开设,共同促进美国优秀高中学生的培养
    美国大学招生录取的标准和规定由每一所学院或学校作出,相互间差异明显,但有其共性。其共性是:大学在招生录取时,强调的核心是选拔适合在本校学习的那类学生。他们往往从七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第一是学生四年高中的课程难度、成绩及在学校的排名;第二是全国性标准化考试成绩(SAT或ACT);第三是教师的评价,要求学生分别找一个文科教师和一个理科教师写推荐信(美国作为一个建立在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特别重视推荐人的评价和作用);第四是学生的社区服务和领导才能(学生是否有爱心,是否愿意献爱心,学生组织了什么活动,扮演了什么角色,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第五是文体活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课后的文体活动是大学必看的一个方面);第六是学生自己提交的关于自己的作文(一般情况下,题目是开放式的,要求学生写体验最深的经历,学校关键想看学生本人是如何认识和看待自己的);第七是学校面试(眼见为实是美国大学审核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向学校证明自己正是学校所需要的那类学生)。
    美国学校课程呈多元化。有条件的高中都将课程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来教,即基本层次、荣誉层次和大学预选层次,主要区别在于要求不一样。学生选难度大的课程是大学录取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得分点。好的高中一定设法多开设一些荣誉层次和大学预选层次的课程。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选修难度较大的课程, 学校通过变化权重的方式将不同层次的同样课程做了区别,基本层次课程的A级为4分,荣誉层次课程的A 级为5分,而大学预选层次课程的A 级为6分。为了帮助优秀学生在高中阶段脱颖而出,将高中与大学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大学理事会又设立了大学预选课程的全国性考试,分为5分制,3分成绩是一般普通大学承认预选课程学分的基本标准,而4—5分成绩是好的大学承认预选课程学分的基本标准。
   (参考资料:中国驻美国芝加哥总领事馆教育组的《重新认识美国基础教育》)
    (三)美国大学录取与高中课程要求密切相关
    美国高中课程依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实际需要不同而设计不同类型的课程,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学什么类型的课程上什么类型的大学。以化学为例,美国的化学课程按照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水平的化学课程, 学生按照自己的志向选择性地学习。例如, 下面是肯塔基州的MarshaⅡ CountyH igh School的3种化学课程设计(注: 资料来自课程教材研究所乔国才同志的赴美教育考察报告):(1)ChemistryⅠ: 介绍化学在应用领域的基本概念等, 数学要求不高, 主要是动手能力。开设对象为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和进入2年制大学( Community University社区大学)学习的学生, 进入4年制大学学习的学生不能选修此课程。(2)Chemistry I(H): 介绍现代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有计算的要求。开设对象为高中毕业后进入4年制大学选择非科学专业的学生。选择与科学相关的专业(如工程、医学、药学、兽医) 的学生不能选修此课程。(3)Chemistry Ⅱ和AP Chemistry: 高中毕业后进入4年制大学选择与科学相关的专业(如工程、医学、药学、兽医) 的学生选修此课程, 内容与大学一年级相当, 主要为11、12年级的学生开设,先学Chemistry Ⅱ,后学AP Chemistry。
   三、构建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思考
    (一)高中科学类课程设置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深广度要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我省高中理科课程设置除学术型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外,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应该与广东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特点结合起来,构建广东技术课程、职业生涯课程、科技应用课程、新技术前沿课程等。根据我省高中跨越式发展的特点,普及率高(2011年毛入学率已达90.34%)和学生基础与能力差异较大的客观实际,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必修课程应该构建基础必修型和高级必修型两类(层次)课程。
    (二)课程设置要注意有利于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优先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列为人才发展任务的第一项,体现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和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创新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我省高中特色课程体系科学课程应该设置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型课程、大学先修型课程、体现国际化的“国际大学对接课程”等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选修学习,帮助优异学生在高中阶段脱颖而出,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 王益群供稿)

(共被浏览次数:1307 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