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教师专业学习的新范式
撰写时间:2014-12-12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 浏览量: |
文/竞技宝官方网站竞技宝官网官方在线室 詹春青 鲍银霞 杨慧敏
行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专业学习范式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师教育领域的变革。传统短期的、脱离情境的、讲授灌输式、缺少持续关注培训质量的评价方式的教师培训难以满足当代教师专业学习的要求。行动学习是学习共同体成员基于真实的问题、在反思中实践的学习方式,与教师学习的需求和特点相契合。教师开展行动学习是一个反复进行的,以发现教学问题为起点、组建学习小组、建立深度学习反思、在探讨过程中同伴互助以及伴随专家引领的循环上升过程,对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面临着内外部挑战。
一、教师专业学习面临的现实困境
现今,随着人们对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的不断提高,对专任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教师有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有效的专业学习基础之上的,这种学习应该是教师自我导向的,持续发生的,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而且能够得到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支持(L.Darling-Hanmmond.The Right to Learn:A Blue Print for Creating Schools that work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97:E.Wenger.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动力和素质提高却一直没有发生各利益相关者(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者、教师研究者、家长)所期待的实质性变化(陈向明.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13(8):1.)。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教师培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培训的知识内容与教学实际需求不相符合。
教师专业学习是教师认知的过程。从认知主义学习观来看,皮亚杰强调认识的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他指出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毋庸置疑,知识作为认知的客体,应该是来源于与认知的主体——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该问题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而不是来源于外部灌输。然而,目前我国传统的培训主要是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传授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给教师,培训的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与课堂教学实际脱离。据一项大型调研表明(陈向明等人,2013),大部分教师所需的培训内容与他们实际接受的内容并不匹配。教师们普遍反映,培训者提供的教育教学理论大部分与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持,不能很好服务于实际工作(陈向明,王志明.教育调查:城乡教师受训计划有明显差异[N].中国教育报,2013,01,28.)。
(二)培训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应用情境相脱离。
目前常见的培训组织方式主要为面对面的培训班和专家讲座(报告)以及在线的远程教育培训。不论是哪种组织方式,教师均是被组织、被培养,失去了自组织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一是培训时间短,一般安排在较短的假期进行;二是培训规模大,一般集中安排在能容纳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的培训课室进行;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基本以专家做报告讲授为主,脱离具体的教学应用情境,教师只能接受外在的知识灌输,缺乏彼此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事实上,教师更需要的是从真实的学习体验出发,针对自己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与同行、专家等学习共同体通过建构知识,将抽象的、通用的、脱离情境的理论知识转化生成具体的、本土的、具有情境的适用于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三)培训的评价机制缺少对教师接受培训后行为改进的持续性关注。
建立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是保证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最终取决于教师受训后能否把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以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在国外,有培训专员全程观察、评价培训的设计、管理和实施过程。在国内,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亦重视培训评价,主要是以成果转化、教师成长、学校改进等目的对培训效果和质量做短期和长期的抽样追踪。但目前大部分的教师培训停留在对培训现场学习结果的评价,比较普遍的考核内容是对培训过程的评价,如考勤、学习笔记、作业和反思日记等,缺少对教师接受培训后在工作中行为改进的持续性关注。尚未能做到追踪评价培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效率是否产生变化,以及变化的方向和程度,更谈不上评价培训对教师行为改进带来的长远影响(薛海平等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2(12):57.)。
二、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学习范式——行动学习
上文简要地阐述了教师接受传统的培训学习的实然状况,从教师学习的应然诉求来讲,教师学习是一种内生的需要,这种学习是自主性的、自我设计的,以追求自身学习的合理性为动力,进行自觉的、积极的探究。斯迈利概括了西方教师学习的几个维度的转变,分别是:(1)从以外力主导教师发展转向自身发展的主体性地位;(2)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转向要求教师更多地进行实践反思;(3)从单打独斗式的教师学习转向以专业共同体为基础的合作学习;(4)从行政部门主导的集权式管理转向学校本位的分权式管理(Smylie.M.Conyers.J.Changing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Influence the Futur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1991.(1))。而行动学习正是一种学习共同体基于真实的问题、在反思中实践的学习方式,它与教师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相契合,是促进教师专业学习的有效方法,可以说,行动学习作为新的教师专业学习范式正在飞速地改变着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实践。
(一)何为“行动学习”和“教师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是瑞文斯(Revans,R)教授于1971年在其《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正式提出来的。届时,瑞文斯并没有对行动学习的概念作出明确定义,而是提出了L=P+Q(L=learning(学习); P=programmed knowledge(程序性知识); Q=questioning insights(反思性质疑))*的行动学习公式。即,行动学习是理论的知识输入与学习者通过反思产生的问题有机结合的产物。1995年,伊恩•麦吉尔和利兹•贝蒂(McGill &Beaty)合作出版了《行动学习法(第二版)》,该书拓展了行动学习的概念,指出行动学习是一个以完成预定工作为目的,在同事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反思与学习的过程,其指向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McGill, I., and Beaty, L. Action Learning. 2d ed. London: Kogan Page, 1995.)。自此,行动学习的理念逐渐得到了学习理论研究者、管理学家的关注,相关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也逐步在学校的教师专业学习等领域得以推广。本文着重介绍行动学习在学校的教师专业学习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师行动学习,是指教师在复杂的教学环境下以教学反思为核心,以完成预定工作或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目的,在同伴(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支持下并在学习小组中持续不断思考与学习的过程,其指向的目标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王栋.教师行动学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二)教师行动学习的特点
教师行动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师培训具有鲜明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时代性,主要体现为:强调教师的学习过程是问题导向的而非外部灌输的,是主体介入的而非被动参与的,是反思质疑的而非接受式的,是同伴支持的而非单打独斗的,这既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推进趋势,也符合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律。
1.问题导向——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行动学习致力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问题的解决,保证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动机。
2.主体介入——学习者主动进行参与式学习。传统的教师学习存在被动参与的现象,但教师专业学习既是教师主体不断完善的内部诉求,也是应对外部世界不断变化的生存智慧。因此,教师作为学习者要建构以学习诉求为内在驱动力,自觉追求作为学习者的价值,摆脱被动参与的外塑式学习模式,走向主动参与的内涵式学习模式,唤醒学习的自觉性,彰显自身的主体价值。教师行动学习以解决教师碰到的实际教学问题为基础,这是教师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教师作为主体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方式。
3.反思质疑——从行动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实践表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的是其行动,以及行动之后对其经验的反思。因此,教师行动学习的其中一个关键要点是要身体力行,在行动中学习和反思。反思教育、教学问题的方式,作出理性的教学决策。同时针对教学实践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确定策略后再审慎地投入实践、观察和评价教学效果。
4.同伴支持——通过学习共同体创造实践性知识。《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样,鉴于教师学习内容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教师专业学习也迫切需要教研组等同伴共同学习与探究。一般而言,教师专业学习的同伴支持是在民主、平等、自愿、互助的氛围下,教师个体及其同伴以行动和经验为导向,将各种分散性知识整合为分享与支持性的统御性知识体系,使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师价值体系中,从中与同行分享学习的实践智慧与教育价值,传递学习过程中新的感悟与体会(刘莹,罗生会.教师专业学习的意蕴、模式及实现[J].当代教育科学,2013(17):31.)。如此,有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外化和分享,进而实现教师的教学创新。
(三)教师开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过程
教师开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过程是以“小组支持下通过反思与行动不断循环来学习”为理念而构建的。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合作”始终是学习的核心。这是一个反复进行的、以发现教学问题为起点的、组建学习小组、建立深度教学反思、在研讨过程中同伴互助以及伴随专家引领而开展的循环学习过程,以此达成解决问题、促进专业发展的学习目的。笔者绘制了教师开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过程图,如图1所示。
1.发现教学问题是教师开展行动学习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L.Darling-Hanmmond.The Right to Learn:A Blue Print for Creating Schools that work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97:E.Wenger.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
(共被浏览次数:318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