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14日,我省三位数学老师与兄弟省市老师一道参加美国费城第25届 (“教师教学与技术”)数学与科学国际研讨会。会议期间与北京、上海的老师一起参观了美国东部的一些大中小学,并与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老师作了学术交流。以下简要地谈谈此行的观感及收获,供大家参考。
一、 数学与科学国际会议
(一)会议概况与主题
3月8—10日,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与科学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在宾夕法尼亚州会展中心(费城,PA)举行的第25届 数学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的宗旨是,探讨如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合适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并交流课堂教学和促进中小学生在数学科学领域成功的经验。
本次会议热闹非凡,美国嘉华年式的紫红色会场体现了组委会对数学与科学教育的热情和关注。会议由TI公司的劳维荻女士主持。参加会议的老师与世界各地优秀的数学和科学教育工作者学习交流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这些思想和策略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美国航空航天局副署长利兰•梅尔文先生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言。利兰•梅尔文博士是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员和美国足球联赛的球员,是美国黑人成功的典范。他负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教育计划的实施,加强学生和公众参与科学目标和任务研究,提高创新意识和科学兴趣。他的发言回忆少年以及青年时代数学与科学给他带来的乐趣,回忆他在航天过程中的往事,呼吁大家重视孩子们的数学与科学教育。
闭幕式上,研究神经科学和希伯来语的专家比亚利克女士发言,特别回忆了TI在她的数学与科学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
参会的教育家、大中小学的数学和科学教师,就当今数学与科学教育中的热点和TI的数学与科学学习技术、学习内容整合于课堂教学的方式等问题进行研讨。其中,数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新的TI图形计算器的成功案例,最近推出TI-Nspire TM iPad应用程序在教学中应用的前景,Wifi在交互、合作学习中的作用等议题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会议使用iPad的App为4天近600场小型研讨会提供导航,使与会者了解各个分会场所对应的论题、地点。这一举动体现了大会组织者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 国际会议焦点
会议焦点主要有:互动式课堂与教育技术;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使用技术;TI-Nspire™技术的课堂和实验室技术解决方案; TI在数学课堂应用;差异教学;提问策略;活动和探究式学习;教学和形成性评估工具,等等。
二、我们所见到的美国教育
(一) 数学工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中学在数学教育中,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使用。其主要特点如下:
1. 利用技术来“做数学”。从我们听的几节课来看,其主要教学模式是:这种教学模式特点在于以数学问题的方式来驱动学生学习,学生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自然地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所面临的数学问题。相比之下,国内的信息工具仅仅是用来辅助“教”的工具。这样的模式在低幼学段可能会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较高学段的学生来说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不太可能学会使用数学工具,甚至也不大可能真正学好数学。
2. 数学工具的进步带来了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两点最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一是烦难的数学计算;二是数学计算的易错性。工具的使用恰好可以弥补这些挫伤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我们在美国看到,学生借助TI图形计算器探究数学、科学问题,并获得学术上的成就,使学生对数学、科学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他们利用数学工具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而更有信心关注数学核心问题。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模式上与美国学生还有较大的差距,这是我们的数学与科学教育不足之处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 中学数学教学的高标准
教材的水平会影响教学质量,美国中小学的教材体系是多样化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多样化的教材体系可以有效避免单一教材带来的缺陷。
我们参观了一所小镇上的私立学校(不是所谓贵族学校;学校不提供住宿,倾向于接受在本镇有住所的学生),他们的教材和教学水准令我们对美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刮目相看。
1.学校使用的中小学数学教材具备较完备的学科系统。该校数学教材仍然是以学科体系编排的,分代数、几何(含向量)、微积分等。由此可见,美国的数学教材并非全部是以综合式编排的。有研究表明,综合式教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相比之下,我国2001年以来课改之后,中学数学教材完全抛弃学科系统式的编排,仅采用综合方式,这一做法是否有欠妥当?
2.富有生机的“高中”教育发人深省。我们旁听的微积分课中,老师使用TI平台讲解三维积分。首先老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最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几乎所有学生都自主或相互探讨解决问题,唯有一个华裔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令人深思。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生机勃勃,满脸朝气。相比之下,我们的高中课堂感受到的却是压抑,课堂教学沦为重复再重复的练习,我们的课堂生机何在?
3. 令我们惊讶的师生书写功底。在一个八年级(相当于我们的九年级)的数学课上,学生们就利率问题进行学习,最后他们向我们展示他们的成果,这些孩子的书写非常工整。黑板上老师的板书也很漂亮。书写教育的严格,往往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教育的严格。严格的教育才会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这让我们联想到前段时间媒体的一段报道:pad最早产于深圳,但是非常粗糙,乏人问津;而美国的乔布斯作风严谨,对产品孜孜不倦地精致化,创造出具有商业价值的iPad。其中因由,发人深省。另外,我们在校园内没有看到一个学生使用手机。最近《中国教育报》有一篇题为“学生必须遵守学校和课堂规则”的文章谈了美国教育状况,也表达美国教育严格性的一面。严格的教育使得孩子对未来事业更加具有责任心。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小学的教育急功近利,为利而“严酷”,不能很好地为人生、为知识而“严格”要求。教育的“严酷”转变“严格”途径何在?
三、反思
(一)要全面认识美国的教育
美国是一个长期具有很强忧患意识的国家,至少自杰斐逊(1743—1826,美国政治家,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起就十分重视教育。美国教育是高低水平共同存在的复合教育体制。我们的大众教育可能比美国水准高,但是我们的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影响我们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课程教材体系过于单一,最终会将英才教育沦落为解题PK式的应试教育。构建一个多样化课程教材体系迫在眉睫!
(二)要全面理解教育手段现代化
在教育和教学手段方面,我们似乎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有电脑、用上ppt,教育手段就现代化了。我们所参观的美国东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看到有人ppt教学。就数学而言,他们的基本方式是数学系统(如Ti图形计算器)+电子白板。电子白板主要用来展示数学系统工具和数据。ppt本身是一个展示工具,不是讨论工具。什么是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这一问题不仅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践问题,也是教育理论问题。
(三)要全面认识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很重要。我们所见到的美国课堂,数学老师不厌其烦地用启发式语言讲解数学问题,基本上让每个学生首先明白所面临的数学问题是什么,然后才着手去解决问题。我们的高中课堂教学中,老师大多数没有表现出优秀的演讲水准,一味地用ppt快速亮出问题,在学生未充分理解问题的情形下就已经进入解答阶段。如何使用启发式的言语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或许是我们应迈出的第一步。(省教育研究院徐勇、曾令鹏和中山市教育局徐山洪供稿,徐勇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