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评价内容研究的问题与建议
| 撰写时间:2013-06-17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 浏览量: |
( 竞技宝官方网站 吴有昌 510035)
评价的内容是评价的核心问题。学业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确定学业评价内容则是制定学业评价方案的首要任务。因此,学业评价内容选择的适切性关系到学业评价改革的成败。
一、学业评价内容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众所周知,分类学的发展直接影响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现代的分类学诸如SOLO分类学、马扎诺(Robert J.Marzano)分类学都把分类的对象从学习的行为转为学习的结果。沿着学习结果的概念—学业评价内容的概念—学业评价内容体系的路径去分析我国目前的学业评价内容研究,我们会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学业评价内容的概念不清
在当前中小学校的评价实践中,学业评价内容“错乱”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学校把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评价的内容,有的学校则把学生的学习意志作为学业评价的内容,还有的学校把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作为学业评价的内容。这些现象的产生源于学业评价内容的概念不清:(1)评价内容的概念欠明确;(2)学业评价内容的概念缺乏共识。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业评价实践中的混乱、盲目的状态。
评价内容的概念模糊,欠明确。主要表现在:第一,评价内容的概念缺乏定义。国内关于教育评价的经典著作—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卷》与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中均未清晰定义评价内容的概念;国外关于教育评价的经典著作—布卢姆主编的《教育评价》也未见评价内容的清晰定义。第二,抹杀了“评什么”与“评价内容”之间的区别。格朗兰德(N.E.Gronland)认为,在选择评价工具之前,人们首先要明确评什么。在这里,他所说的“评什么”实质上是指“评价内容”。事实上,“评什么”与“评价内容”之间有明显的界线。“评什么”是一种笼统的描述,既可理解为“评价的内容”,又可理解为评价的客体,更可以理解为评价的范围,因此,“评什么”不能明确评价内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评价内容”概念则应能根据定义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例如,在学业评价中,“评什么”可以理解为学生,也可理解为学生学习的某些方面,更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于学业评价而言,“评价内容”则具体指学生的学习结果。两者之间有明显区别。第三,抹杀了“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之间的区别。“探讨教育评价的对象领域,是解决评价范围的问题,也就是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这不仅是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需要,而且是进行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需要。”这实质上是把“评价对象”与“评什么”等同起来,也就把“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等同起来,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线,从而加深了人们对评价内容概念的误解。事实上,评价的对象指的是评价的客体,如学生等;评价的内容指的是评价藉以试图反映对象特质及其内涵的事物,如反映学习水平的学习结果等,两者有本质区别,不能完全等同。
学业评价内容的概念也缺乏共识。由于缺乏了上位概念,学业评价内容概念的界定更为困难。国内学界关于学业评价内容概念的定义寥寥无几。 “就学业评价而言,评价的内容就是与学生的课业学习相联系的一切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方式与结果。”该定义指出了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与结果,但有值得斟酌之处。例如,若与学生的课业学习相联系的一切活动均成为评价的内容,那么,学业评价的工作将变得非常地繁重与不可能。缺乏了对“学业评价内容”的统一认识,学界对学业评价内容的相关问题也出现了不少的误解。
2. 对“评价内容多元化”存在误解
当前,高考制度的改革力度不大,能考查学生高层次思维的题目还不多见;广大中小学开展学业评价时仍然侧重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关注不多。这些现象一方面导致了学业评价内容“低层化、“片面化”,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界对评价内容多元化存在误解。
“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误解主要分两种:(1)把“评价内容多元化”理解成评价内容“无所不包”。 “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的评价。” 根据此观点,过程、方法与所有的“学习结果”包括“身心素质”都是数学学业评价内容,似乎没有什么学习结果未包括在内,因此,这种理解似乎泛化了学业评价的内容。(2)把“评价内容多元化”理解成评价内容的“多面性”。 “本评价模式充分体现出评价内容的多面性, 即不仅注重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更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与应用, 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与反思能力。” 根据此观点,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与应用、研究意识、合作精神等分别是评价内容的不同“面”。
事实上,这两种理解均值得商榷。“元”,有“元素”的意思。即,不同的“元”之间应有本质区别。 因此,“多元”并不仅仅是指数量方面的“多”,更不是指同一类事物的“多个方面”,而应该指事物在“类别”方面的“多”。依此理解, “评价内容多元化”是指评价内容有“多”种类别。正确理解学业评价内容“多元化”,将会避免无限扩充学业评价的内容。
3. 学业评价内容体系尚待建立
当前,我国对学业评价内容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于学业评价内容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学业评价内容的体系构建尚需时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理论认识上的混乱:(1)学业评价内容的认识混乱。有学者认为,“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的评价。”也有学者认为,“自我概念”是学业评价的内容之一。更有学者提出, 学业评价内容包括“树立热爱祖国、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学业评价内容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评价内容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并列还是递进?学界目前尚未明确。(3)未能有效地组织学业评价内容。不同“类别”的评价内容之间能否用同一个理论框架组织起来?学界暂时未能给出合理的答案。
二、 对改进学业评价内容研究的若干建议
为了克服学业评价实践中的问题,梳理学业评价内容的认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概念的异同
对于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这两个概念,有的学者认为它们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两者可以交替使用。也有学者指出,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1)教学目标需要描述得很具体和细化,而学习结果则无需如此。(2)教学目标注重的是低水平和片段化的行为目标,而学习结果则关注的高水平学习中的关键领域。(3)教学目标通常在实践中被遗忘,因为那是课程编写者的目标而不是教师的目标,而教学是更多的是通过教师去完成;而学习结果能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成就。(4)教学目标属于课程编写者,反映的是以教师中心的编写方法;而学习结果属于教师和学生,反映的是以学生中心的编写方法。笔者赞同后者的分析。确实,一直以来,由于受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影响,国内外相当部分的教育研究者对学习结果的认识较为偏颇,似乎没有意识与认识到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的区别。如把学习结果视为教学的行为目标。威尔逊也认为,教学目标必须完全是就期望学生做什么而言的。再从二者的外延来看,教学目标的外延与学习结果的外延属于交叉关系。因为,教学目标反映的是课程编写者的意图,反映的是权威的意志,反映的是统一的要求,而无需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事实上,课程编写者的意图在实践教学中不一定能够达到,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学目标的外延中有一部分不属于学习结果的外延;另一方面,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如斯克里文就反对目的,他认为考虑目的是有害的。“对目的的考虑和评价是一个不必要的,而且很可能是有害的步骤。”教育活动在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上,还会产生各种非预期的效应,非预期的效应当然包括非预期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而言,学习结果的外延中也有一部分不属于教学目标的外延。二者的外延中相同的部分则显而易见,即预期的目标在教学中得以实现,此时,二者的外延部分相同。
2. 厘清学习结果与学业评价内容概念间的关系
学习结果与评价内容之间的关系也需厘清。如上所述,学习结果指学生在学完一门课程后对学生学到“什么”的一般的描述。从实践上而言,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去评价所有学生学习到的结果。因此,学生“学到什么”的外延肯定要比“评什么”的外延要大,而评价的内容又毫无疑问都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部分。那么,二者的关系就趋于明朗化了。学习结果的外延包含了评价内容的外延。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不等于学习结果,两者的外延是交叉关系,而学习结果则包含了评价的内容,两者的外延是包含关系。用图1来表示:

因此,要研究评价内容,一方面可以从教学目标进行研究,从教育者期望的学习结果中分析;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研究学习结果得出结论。结合两方面的研究,确定评价内容就相对容易把握。
3. 界定“学业评价内容”概念
清晰地界定“学业评价内容”的概念是顺利开展学业评价改革的保证。学业评价内容是一个语词概念。对语词概念通常采用两种定义方法,一是说明的语词定义,二是规定的语词定义。于缺乏上位概念的原因,学业评价内容宜采用第二种定义方式界定。既然要规定,如何规定很关键。首先,从“学业评价内容”的邻近概念“学习结果”分析, “学习结果”是指一门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该拥有“什么”的一般描述。因此,“学习结果”应该包括“学到了什么”和“学得如何”两部分,“学到了什么”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指示物的名称,“学得如何”是指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等的质与量如何,即学习的效果。也就是说,“学业评价内容”至少应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重要部分);其次,从学业评价的概念分析,学业评价是指在系统收集学生学习的客观事实材料基础上对学习进程和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的进程,也是学习效果的一部分)。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是学业评价内容的重要部分;最后,从学业评价的目的分析,学业评价的根本目的有两个:一是要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二是要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决策提供帮助。这两个根本目的的核心正是帮助学生获得好的学习结果与良好的学习方式。综上分析,所谓学业评价内容,就是与学科学习相联系的一些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方式与结果。
4.构建学业评价内容的体系
构建学业评价内容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明确学业评价内容。需要评价哪些系统的内容?每个系统具有哪些内容?这些都可在体系中明确;(2)有利于深入认识评价内容之间的层级关系。弄清各种评价内容之间的层级关系,一方面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则为不同学段、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业评价提供参考;(3)有助于形成学业评价内容的“体系观”。一个合理的评价内容体系,帮助学业评价者既把握了评价内容的“面”又把握了评价内容的“点”,不容易陷入评价内容的“片面化”;(4)为制定学业评价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制定学业评价方案中的重要步骤就是确定学业评价的内容。学业评价内容体系可为制定不同学段的学业评价方案提供了选择评价内容的理论依据。
所谓体系,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Romizowski认为,一个系统就是一组互相作用的成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得到的一个共同的结果。据此分析,学业评价内容的体系应包括两部分:分类学的理论框架及各评价内容。因此,构建学业评价内容体系的具体步骤是:(1)在深入分析某学科学习的本质特征后,归纳出一些重要的学业评价内容;(2)根据某种分类学的理论框架把这些学业评价内容构成了一个体系。
解决学业评价内容研究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有效的对策,新课程学业评价改革也许会顺利一些。
(本文发表于国内第一本教育评价专业期刊《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 Henk.Vos.How to assess for improvement of learning[J].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0,
25(3):227-233.
[2] 吴有昌.中学数学学业评价内容体系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48.
[3]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8.
[4] 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40—153.
[5]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24.
[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5.
[7] 杨兆兰.多元学业评价模式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7,(9):48-49.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1546.
[10] 蔡敏.登论教学过程的学生情感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4,(3):52-55.
[11] 凌爱霞, 韩庆奎.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化学教学评价观[J].学科教育,2004,(1):40-43.
[12] Prideaux,D.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from objectives to outcomes[J].Medical Education,2000,34:168-169.
[13][18] R.M. Harden.Learning outcomes and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Is there any difference?[J].Medical teacher,
2002,(2):151-155.
[14][16]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6.65.
[15] J.W.威尔逊.中学数学学习评价[M].杨晓青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8.
[17] 金岳霖.形式逻辑[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9.
[19] 竞游,陈余齐.中华汉语辞海[Z].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926.
[20] John Biggs.Teaching for quality learning at university[M].SRHE&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