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活动设计 转变数学育人方式——“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三十六场开讲

撰写时间:2022-04-21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浏览量:

    4月22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竞技宝官方网站主办的“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三十六场“创新学习活动设计 转变数学育人方式——基于学习活动‘七要素’的小学数学课堂‘微研究’实践探索”开讲。

    本次活动由竞技宝官方网站教学教材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鲍银霞研究员主持,邀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数室主任张丹教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谢翌教授、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陈清容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付雪春老师、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滨海小学杨凌会老师、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赖华东老师、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第四小学赵莹老师、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八小学周园园老师、韶关市武江区东岗太阳城小学古燕丹老师等参加活动。活动在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网易新闻广东、粤教研、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截至当日下午,点播量累计52.02万次。

    首先,是专题报告环节。由陈清容作《运用学习活动“七要素” 引领学生开展课堂“微研究”》专题报告。针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内驱力不足、自主思考习惯欠缺、对知识理解停留于表面、学习策略未能形成等问题,深圳南山团队在陈清容带领下,不断追问、持续探索,提炼了“学习活动七要素”,并以此为抓手引领学生开展课堂“微研究”,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深圳南山”解决对策,以此引导教师育人方式转变,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陈清容介绍了学习活动“七要素”和学生课堂“微研究”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成果推广情况,完整呈现了“七要素”的课堂模型,结合课例进行“微研究”的结构分析。
    接着,是课例展示环节。杨凌会展示《字母表示数》的完整课例,古燕丹展示《体积与容积》的片段节选,周园园展示《平均数》的教后说课。三地老师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七要素”引领下开展课堂“微研究”。为了凸显学生作为研究者的主体地位,教师以退为进、不断“扔包袱”、合理介入,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卷入问题、激发原动力,学生自主感知发现并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核心任务,并自主展开研究。课堂总结环节,学生欣喜的说出,“有成就感”,“感受到了研究的乐趣”,“数学很有用”等,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有研究味课堂的喜爱。

    然后,是教研沙龙环节。鲍银霞引出“如何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堂‘微研究’”的话题,谢翌、陈清容及其团队、周园园、古燕丹等从不同角度发表意见,进行交流研讨。

    课堂“微研究”有什么育人价值?谢翌教授认为,主题研习比较契合当下“学为中心”的教育追求,然而这又是现实中的教育难题,陈清容团队近20年的探究有了较为成型的成果,可喜可贺。课堂上的主题微研究之于课程、教学、评价改革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作为学习化课程重建的切入口;二是可以成为学习化课堂的主要抓手;三是可以有效地整合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课堂“微研究”可以有效地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一体化,促进“学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追求的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核心任务?陈清容、付雪春、赖华东分别发言,大家提出核心任务的设计,要着眼大概念统领整节课、要承载目标与内容、要基于教材、要体现数学学科本质、还要具有“真实性、挑战性、开放性”。

    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以促进对话生成?赵莹认为,教师的教应该“隐于无形”“以退为进”。这一“隐”一“退”,既藏于设计,又留白于生成,要设计开放类问题、设想代表性作品。杨凌会认为,让学生对“核心任务”有认同感、给学生生成的时间和空间、鼓励生生对话,教师适时追问和点拨是有效措施。两位老师都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各有侧重。

    学习任务单怎么设计?周园园认为,要体现核心任务、简洁聚焦、因地制宜。新加入成果推广的教师感受如何?古燕丹认为,学习活动“七要素”可以帮助老师搭建课堂结构,可以助力学生的生成。两位老师都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和教研中,会继续使用学习内容“七要素”,带领每一个孩子成为“研究者”。

    之后,是专家视点环节,张丹首先赞赏了陈清容爱思考、肯钻研、能实践、有韧性,是充满智慧与热情的老师。张丹认为“七要素”能真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困惑和问题,能扎根实践系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同时获得了良好效果和影响力。接着针对“七要素”的成果,张丹作题《“七要素”助力学与教的真实发生》主题报告,从学与教两个视角对“七要素”进行分析,解读“七要素”如何助力学习的真实发生。她提出,“七要素”是七个维度,是支持教师备课的思维框架,也是支持学生活动的行动框架,能看到教学评的一致性,能看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她建议,“七要素”要再凝练内涵、集结资源,把它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思维,进行单元的整体设计,不断拓展以实践、综合、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创新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教师自主支持行为。

    最后,是活动总结环节。鲍银霞指出,本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也引发了进一步思考。学习活动“七要素”接地气,易操作,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思维框架,为学生课堂“微研究”提供实践路径。课堂“微研究”呈现了一种“学为中心”的课堂样态,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有趣而扎实。今后,需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继续探索数学育人方式的变革,例如,如何从整体视角构建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真实问题的解决?如何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支持?鲍老师为学习活动“七要素”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指出了方向。


    本场活动以“创新学习活动设计 转变数学育人方式”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课堂展示、教研沙龙、专家视点等环节,从理念、策略、案例等方面,为一线教师提供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进行“微研究”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转变,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