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阅读,共享成长(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育人路径探索)——“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三十二场开讲
撰写时间:2022-03-30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 浏览量: |
3月2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竞技宝官方网站主办的“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三十二场“同心阅读,共享成长——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育人路径探索”开讲。
本次活动聚焦整本名著阅读,推介广东实验中学探索初中名著阅读育人路径的教学成果。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语文科组长、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楚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吴欣歆,省教育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正高级教师冯善亮,广东实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丁之境,广东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李欢、心理教师苏岚颖,广东实验中学学生代表成孟隆以及家长代表冯永海。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傅湘龙,副院长李海东,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指导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网易新闻广东、粤教研、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动直播结束,点播量达50.24万次。
名著阅读是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中,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活动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目标不明确,阅读过程浅尝辄止,阅读体验不深刻;教师指导阅读时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楚云带领课题组成员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构建“三元聚合型”深度阅读体系,提升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育人效果等领域不断深耕。由她主持的课题《初中整本名著“三元聚合型”深度阅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得了2019年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
一、成果简介
楚云作《构建“三元聚合型”深度阅读体系,提升初中名著阅读育人效果》专题发言。她详细介绍了以学生、教师、家长为主体,以师生同读、生生比读、亲子共读、社会助读为样式的“三元聚合型”整本名著深度阅读体系。
针对学生阅读活动存在的“不愿意读、读不下去”的问题,楚云提出四个对策:一是团队共进对抗阅读惰性,以“学生、教师、家长”组成的阅读共同体给学生提供持续的阅读动力;二是保障投入发挥阅读效益,以每日打卡、每周打卡、三年竞读的方式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三是及时反馈提高阅读兴趣,在学生定时定量完成阅读任务后及时举行阅读分享,延续学生的阅读热情;四是活动体验挖掘读写资源,用多种多样的读写活动交流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在关联、迁移、运用中拓展名著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针对学生阅读活动存在的“读得肤浅”的问题,楚云提出了“三读三阶段”深度阅读模式。“三读三阶段”是指情节泛读、细节精读、专题跳读三个阶段。该模式主要通过精细化的阅读过程、生活化的阅读体验、综合化的阅读能力培养和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来推动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并经由名著阅读,发挥名著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成长。这样的阅读模式与传统的相比,突破“课堂阅读者”的被动阅读误区,着眼于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致力于让经典阅读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二、课例展示
相较于单篇课文的教学,整本名著阅读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们的难点。对应着“三读三阶段”深度阅读模式,广东实验中学三位老师分别展示了读前导读课例、专题探究课例以及交流分享课例。
李科良的《简·爱》读前导读课重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课堂设计了制作《简·爱》名片、猜读故事情节、规划整本书阅读任务三个教学环节。展示的片段教会了学生通过目录快速了解整本书内容的阅读方法,在“预测—验证—再次猜想”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丁之境的《西游记》专题探究课以阅读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作为起点,教学方式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为主,培养学生精读细节和提问质疑的高阶思维。展示的片段围绕着“回到小说99回,如果悟空可以在成佛和回花果山之间做选择,悟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个主问题,联结作品前后的细节,关注人物成长的艰难与复杂,层层深入,逐步揭示出作品的主题。
楚云的《骆驼祥子》交流分享课是一个主题沙龙系列活动,邀请了家长、老师、同学共同参与,大家带着各自的阅读体验聚在一起畅所欲言。课堂从学生的真实阅读疑惑“拉车——祥子的唯一出路?”切入,首先结合文本分析“拉车是祥子____的选择”,然后用情境表演的方式为祥子进行第二次职业生涯规划并集体研讨其可行性。展示的片段呈现的是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多元对话。老师、家长联系自身和社会背景分享了阅读感悟,学生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和韦恩图、柱状图、雷达图等不同形式交流了自己的阅读发现,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建立了名著阅读与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关联。
虽然三个课例都只是节选了片段,但均体现了学生的阅读由浅层走向深入,真正地与作品及作者进行深度对话的过程。它们完整展示了“三元聚合型”阅读共同体以及“三读三阶段”深度阅读模式的实施路径,为一线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三、专家点评
吴欣歆对课例进行了细致点评。她指出,“三元聚合型”阅读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认知角度。教师、家长以各自的经验去诠释书籍,帮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实现人生经验的成长,实现了“空间、场域、合作伙伴”的扩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名著阅读的效益。三个课例对应展示了成果所构建的“三读三阶段”深度阅读模式,依次体现了名著阅读的“整、细、深”的特点,实践了“整体—局部—整体”的名著阅读策略。她还运用接受美学中的文本召唤结构理论提出了教学建议,在情节泛读阶段要关注人物、情节结构、主题方向的互动关系;在细节精读阶段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指导,注意文本的前后勾连;在专题探究阶段,首先要关注“时空背景下的形象还原”,然后是“跨越时空的人性对话”,通过对人性的追问,探究经典作品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四、教研沙龙
冯善亮主持教研沙龙环节,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一是“名著阅读对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二是“名著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三是“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学生的名著阅读做些什么”?嘉宾们分别从语文教师、心理教师、校长、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交流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名著阅读不仅可让人享受乐趣,更可以生长智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阅读会带来“心流”体会。初中生正处于探索自我的过程,名著阅读可以帮助他们体验不同的人生,产生对人生的思考,更是搭建起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桥梁。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教师不仅仅是阅读者,更应该是研究者和领读者。教师需要对与学生交流的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将阅读引向深处。
冯善亮还对中考名著阅读评价方式进行了回应。他指出,现行的名著阅读命题方式也在不断地完善,考查的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对待名著阅读,不能单单局限于考试和分数,而应关注其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其对学生人生与成长的影响。
五、活动总结
在活动总结中,冯善亮表示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名著阅读的育人价值,要让孩子爱上读书,语文老师首先要爱读书,做一名优秀的领读者。读书活动教学应该抓住三个关键点——体验、分享、提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人类智慧的丰富深邃,在读书活动中组织交流分享活动,最终让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文化素养有所提升。名著阅读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名著阅读对人思维发展及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