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构建新课堂(走向大单元的美术教学实践与探索研讨活动)——“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六十场开讲
撰写时间:2022-12-12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 浏览量: |
为进一步强化课程改革理念,明确课程实施的要求,提高教师活用现有教材资源,有效推进大单元教学探索,践行艺术课标的理念。12月9日下午,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60场:“聚焦新课标,构建新课堂——走向大单元的美术教学实践与探索研讨活动”成功举办,并在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教育Plus、粤教研、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直播平台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动结束,点播量累计52.86万次。全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对本次活动满意率超过95%。
国家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房尚昆,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美术教研员王荟姝,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曾冬容,广州市黄埔区小学美术兼职教研员何楚如、宋莉,授课教师代表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吴国斌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由竞技宝官方网站美术教研员钟国荣主持。
本场大讲堂通过课例展示、经验分享、教研沙龙、专家点评等环节围绕活动主题深入探讨,给出了统整现有教材内容,加强学科综合,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建议。形成三点共识:一是大单元教学能改变传统教学以课时为单位的浅层次教学现状;二是大单元教学是教师活用现有教材,高质量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可操作、可实施的有效路径;三是大单元教学是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走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活动有效解决素养导向下新课标如何高质量实施与落地等问题,为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深度教学的内涵,有效推进大单元教学探索与实施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范例,也为我省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有效地促进我省基础美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来自广州市的钟炜然、吴国斌、陈映红三位90后的年轻教师,围绕“中国民居”大单元主题,分别以《走进传统民居》《开平碉楼》《传统民居的未来》三个课题,在同一个班级连续三节授课,通过课堂实录完整地呈现出大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为观者缓缓揭开了大单元教学的神秘面纱。
钟炜然老师通过学习单的设计:完成了学生对北京四合院和皖南山居的造型、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深入探究的任务,强化学生对传统民居文化理解的认识,为第二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吴国斌老师通过取景框辅助描画建筑的设计:设置完成门票设计的任务,设计了让学生借助取景框对碉楼进行局部描画的活动,强化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开平碉楼的造型、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是深度思考,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陈映红老师通过贴纸条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四合院的改造更有参与感,又通过小组讨论的设计,让学生改造骑楼为图书馆的教学走向高潮。本节课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强化了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能力。
三位老师所呈现的教学设计具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注重问题设计;二是注重活动形式;三是注重学科综合。三节课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整地诠释了中国民居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民居、空间与人文”“保护、改造与发展”的关系。
深圳市初中美术教研员王荟姝针对本单元课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第一,她指出本次活动通过两个“新”字架起了大单元教学探索与实践的桥梁,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一课一练”式的教学,开启了向“以素养为本”的“大单元”式教学转变的探索与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如何活用现有教材,统整教学资源,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与方法的先行示范;第二,王老师从大单元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充分肯定了本次“中国民居”大单元教学贴近人居生活、立意人的发展的选题。从三节课各自突出的设计亮点的视角,赞扬了三位教师互为一体的设计与实施,巧妙设计的“学习单、取景框、贴纸条等学生实践活动,很好地诠释出对民居文化“把根留住,保护性发展”的教育主张,让整个单元从“欣赏——描画——改造”的演绎过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第三,王老师从专家观点和个人思考的角度给出了大单元教学应该注意的关注点的建议,并希望一线教师以本次教研活动为契机,深入探究大单元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参会专家从不同的视角,聚焦“如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统整教材内容,用大单元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加强跨学科和学科综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两个问题进行阐释、建构。
首先,吴国斌老师作为授课教师代表,分享了他参与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思考。吴老师表示在本单元教学设计初期经历了“选题”“分析”“定位”的三个阶段。为更好地体现艺术课程标准的理念,选取“中国民居”作为大单元主题,从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五年级的教材中,提炼涉及民居建筑的相关课题,进行融合与创新,又通过系列巧妙的设计把课程衔接得更顺畅,更自然,更能体现出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接着,曾冬容老师就如何在现有美术教材的基础上,统整教材内容,用大单元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的问题上举例诠释。她以小学教材中的《民间陶瓷》一课为例,重组成四至五个课时,主题定义为艺术源于生活。第一课《初识民间陶瓷》属欣赏·评述,第二课《陶器和瓷器》属造型·表现,第三课《陶瓷与生活》属设计·运用,第四课《追寻陶瓷》属综合·探索,经过整合后的课程更能建立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感,曾老师观点鲜明,举例详实,引发大家深思。
王荟姝老师针对统整现有教材,如何用大单元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做了三点补充: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其次,要有统整教材的方法;最后,要有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能力。王老师结合深圳市在新课标视域下,创新“学-研-落-评”四环式教研的探索与实践,即通过开设聚焦课程开发能力提升的骨干教师课程班,培育美育教师100名、指导教师围绕四类课程开发系列独具特色的100门大单元课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升全市美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通过开发诸如“美的三分钟”微课程等资源建设,深化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等可借鉴的做法,给大家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宋莉老师从教学内容、学生指引、课堂实施、知识储备四个方面,提供了加强跨学科和学科融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她表示:一是现有教材需要提炼,在内容整合时将知识看成一个系统,而不是某个局部;二是在跨学科和学科融合时提升学生的思考意识,建构知识链接的思维模式;三是学科知识间需要融会贯通,打开学生的感官系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四是教师需要“足”的知识储备,师从经典,取法乎上,传递给学生的是经过时间印证的“标本”和“实证”。她还指出,本次呈现的三节课例就是典型的大单元设计课例,以建筑为主轴,生发一系列的知识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完成的。三位老师都是极为年轻的代表,后生可畏,值得称赞。
何楚如老师认为,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创新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及知识迁移等能力培养。通过设置真实情境开展课堂教学、整合多学科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和延伸教材以外学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方式,加强跨学科和学科综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位专家从各自不同的视角,阐释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统整现有教材,加强学科综合,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做法,为一线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国家课标组的核心成员房尚昆做了题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方法》的微讲座。他指出,为落实核心素养,大单元设计和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所必须研究的一个新探索。大单元是指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在细化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课程内容所承载的价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体设计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实现学生整体的学习。单元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是目前可操作且有效的实施路径。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课程,有助于避免以课时为单位的零散、孤立、割裂等问题,更加有助于知识的结构化,问题解决的综合化,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大单元设计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立德树人,强调素质教育渗透为原则;要突出课程综合,强调深度学习表达为原则;要丰富课程内容,强调情景问题导向为原则。大单元的设计中,每一课的教学跟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推介,前后又相互的关联,让学习不断纵深。这些学习活动的设计,改变了我们原来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单一性艺术学习,赋予它复合型、叠加型、递进型的学习活动。最后,房老师强调:“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也是新时代教师必备技能。
钟国荣老师在活动总结中指出,一是本次活动课例是基于岭南版义务教育美术现有教材“建筑”主题的三个课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统整为以中国民居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为教学主脉络的主题性大单元课程。活动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以课时为单位的浅层次教学现状,解决现有美术教学导致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学习缺乏深入,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二是本次活动课例的设计符合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教育战略方针,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多地民居视察工作中强调“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等精神;三是建议各地市有效开展二次教研,深化大单元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的效度;建议各地市,特别是省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教研基地继续深入探究统整现有教材资源的策略与方法。希望各地市积极为一线老师搭建更多交流展示平台,帮助年轻教师历练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