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通性通法 发展核心素养——“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五十四场开讲
撰写时间:2022-10-31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 浏览量: |
10月28日下午,“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54场|高中数学专场“注重通性通法 发展核心素养——广东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举办。
本次大讲堂由竞技宝官方网站中学数学教研员吴有昌研究员主持,活动包括课例展示、教研沙龙、专家视点等四个环节。
一、课例展示
【课例展示一】
梅州市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周东贤老师执教一节《基本不等式》。周东贤从重要不等式代换得到基本不等式,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挖掘数学的通性。然后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寻求它的几何解释,直观展示了“基本不等式”从“不等到相等”的变化过程,能够引导学生从建立过程、证明方法和几何解释多个角度认识“基本不等式”,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最后在例题环节上,注重分析基本不等式两个正数和与积的确定关系这结构特征,引导学生从识结构、造结构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通法。
【课例展示二】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耀武老师执教一节《函数的奇偶性》。张耀武首先由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引出函数奇偶性的定义,让学生体会从图形语言到自然语言、再到数学语言的过程,注重抽象生成数学定义的通法,然后利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帮助学生精确理解定义的含义,巩固概念的特征性质,第三个环节由奇偶性进行拓广探索,研究函数的一般对称性,体会数学的通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由图形到数学表达的素养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研沙龙
教研沙龙环节首先由课例展示的周东贤和张耀武两位教师分别分享了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注重和落实通性通法的做法。梅州市中学数学教研员刘迪生老师围绕“注重通性通法,发展核心素养”介绍了区域教研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刘迪生提出重视概念课、原理课,在教研活动中加强教学内容通性通法的挖掘并做好教学设计,立足于通性通法做好命题评价的引导和督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科组长周建锋老师介绍了科组和老师在“注重通性通法”教研过程中会面临的一些困难。他提出“教师有教学的惯性”、“二级结论容易带偏教学重心”、“学生的学法还没有适应,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停留在刷题上”等现实问题,并分享了华师附中对于这些困难的一些做法。中山纪念中学副校长梁世锋从校本教研的视角介绍“注重通性通法”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他指出,通性通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必要基础,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具体抓手,校本教研则是推动落实“注重通性通法”教学的有效途径。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冯伟贞副教授结合大学的数学理论学习介绍数学师范生应如何深化通性通法的学习。她指出大学数学理论学习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的的作用:1.把握——把握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脉络并深刻理解数学通性;2.欣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学会欣赏其强大威力;3.磨炼——发展自身的逻辑推理素养。
三、专家视点
华南师范大学冯伟贞副教授作《注重通性通法,发展核心素养》专家视点报告。她提出,数学通性包括“数学基本概念、数学基本原理、基本数学思想”,为教好“通性”需要弄清楚所教授的数学知识“立足点”和“值得高度关注的理由”;从宏观和微观分析得出数学通法包括“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逻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而教数学通法,则可通过完成对不同类的“任务”,再而归纳总结并学会通法及其运用窍门。与此同时,冯伟贞结合前面课例展示的两个课题,详细阐析了其中蕴含的通性通法及对其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并提供可行的操作范例。
四、活动总结
吴有昌从活动目的、主要共识和若干建议三个方面作总结发言。他肯定了此次大讲堂很好地达到了活动目的,指出通过此次活动达成了三点共识:注重通性通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些有效做法和经验;形成了通性通法的基本认识。最后,为进一步做好教研工作,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持续积极开展关于通性通法的教学研究;二是要积极形成注重和落实通性通法的区域性经验;三是加强研制注重考查通性通法的优质习题。
本场大讲堂活动受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教研同行、一线教师和师范大学数学师范生的高度关注,截至发稿,点播量累计72.51万次,其中教育频道平台中江苏省点播量超过5.53万次、贵州省点播量超过1.22万次,河南省点播量超过8100次,澳门特别行政区点播量超过7200次。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超过9所高师院校专门组织数学师范大学生收看、学习。活动在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粤教研、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