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项目式学习新形态 提升历史学习主动性——“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三十七场开讲

撰写时间:2022-04-22  来源:竞技宝官方网站 浏览量:

4月29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竞技宝官方网站主办的“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三十七场“探索项目式学习新形态 提升历史学习主动性”历史学科专场开讲。

   本次活动由竞技宝官方网站教学教材研究室中学历史教研员陈家运高级教师策划、组织、主持,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叶小兵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牧航教授、深圳市红岭中学(教育集团)特级教师吴磊正高级教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周晓楠老师、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温志军老师、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历史学科教研组长李静老师、深圳市红岭中学(教育集团)历史教研组长双学锋老师、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陆燕南老师、河源高级中学袁嘉莉老师等参加。

    针对学生学业压力过大、学习内驱力不足等问题,自2003年开始,吴磊老师团队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聚焦“让学习真实发生”,通过探索高中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新形态,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逐渐形成“学科+跨学科+超学科”三位一体的高中课程新形态,研究成果获得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场活动通过专题报告、课例展示、教研沙龙、专家点评等环节,从理念、策略、案例等方面,展现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形态的新探索。

    活动伊始,周晓楠作《素养本位新探索  跨界融合应未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课程新形态实践》主题报告。周晓楠从内容与特色、实践与成效等方面分享了“双新”实施背景下深圳市高中历史学科在项目式学习方面的探索,强调要构建“教与学”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项目式学习新模式,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切实落实新课程育人要求,让学习“真实发生”。 

    随后,陆燕南、袁嘉莉、李静依次进行教学案例展示。

    陆燕南的课例《劳动改变世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聚焦劳动人民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紧扣“劳动改变世界”的项目式学习主题,以“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为中心,启发学生反思人与技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劳动教育,涵养家国情怀。课堂教学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课堂生成及核心素养的落实,体现了对新课程、新教材以及新型育人方式的思考。

    袁嘉莉的课例《水陆交通的变迁——从粤赣古道看岭南社会生活的变迁》基于河源地区特色乡土资源,从“亲历古道”“探究古道”“对话古道”三个层面,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问题、亲历学科实践,并最终形成物化研究成果。课例展示了2021年竞技宝官方网站“走进粤东西北(河源)教研帮扶活动”以来,深河两地教研共建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李静展示了《九章算术》的历史与数学融合课,以典籍中的“方田”问题为切入,引导学生实际解决古代典籍中的数学题。通过开展史料阅读,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出现的历史条件。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能够建立中国和西方数学史发展之间的联系,能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析古代数学在不同时代的历史影响,理解、认同中国传统优秀文明成果。

    教研沙龙环节,叶小兵、黄牧航、陈家运、吴磊、周晓楠、温志军、双学锋等专家教师进行深入讨论。吴磊作为成果持有人进一步分享了项目式学习的经验,希望借此引发更多一线老师对高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专家老师们从学科主题教学、跨学科教学、超学科教学等角度就“如何确定学习主题、设计学习任务”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和经验分享,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如何发挥好历史学科粘合度、实现跨学科融合、形成强大育人合力的见解。

    在专家点评环节,叶小兵从教学立意、项目设置、情景创设、跨界融合、学生研习、教学评一体化等角度对前述课例进行点评。他指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有如何用好统编教材、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两大主要任务,并对广东省历史教研团队的探索予以充分肯定。叶小兵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的基本原则,寄语全国历史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协力开创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历史教育教学新局面。

    最后,陈家运对本次活动进行梳理总结。他认为,开展好项目式学习要实现课标、教科书、学习资源的融会贯通;要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共振协同;要确保教学评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盘活强势智慧、养育核心素养。

    本次大讲堂活动展现了“双新”背景下广东历史学科在探索项目式学习,推进国家课程实施的思考与探索。未来,广东将继续探索前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