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羊城派:AI如何赋能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深圳宝安的创新实践为思政课打开新思路

撰写时间:2025-09-29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浏览量:

    日前,新学年首场“竞技宝手机端下载”(第157场)活动在竞技宝官方网站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以“人工智能助推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为核心主题,通过成果交流、课例展示、教研沙龙等多元形式,集中呈现深圳市宝安区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中的创新探索。活动同步在教研网等八大平台直播,截至结束点播量突破30.03万人次,成为思政教育领域借力AI技术的一次生动实践。


探索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路径

    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如何借力AI技术实现“纵向衔接、横向融合”的一体化育人目标,成为本次活动的核心议题。

    深圳市宝安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欣庭在成果分享中提出“一核四维”区域思政课建设模型,为AI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了实践样本。该模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AI技术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思政课壁垒,实现“教学内容衔接不断层、育人方式融合有特色、技术赋能提升实效”的新样态,例如,借助AI资源库整合各学段思政素材,通过智能分析精准匹配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让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

AI让思政课“走出教室”

贯通育人全链条

    活动最受关注的课例展示环节,以“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为主线,呈现了小学、初中、高中三节“行走的思政课”。AI技术不再是简单的辅助工具,而是串联“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核心纽带,让不同学段的思政教育形成闭环。

    小学:AI助教解码“深圳奇迹”

    在宝安小学(集团)宋一萱老师的《探梦:劳务工博物馆的“奇迹密码”》课堂上,AI机器人化身“神秘助教”,带领学生走进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学生分组跟随AI机器人探秘“劳动者的手”,从老照片、旧工具中解码深圳“富起来”的密码;通过AI连线功能,学生与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惠斌对话,听工程师讲述技术成长的故事;最后借助“宝教通”AI助手,学生书写“未来密码”解码卡,将“闯创干”的深圳精神植入心中。


小学课例展示

    初中:AI数字人打造“三重闯关”育人场景

    深圳市宝安区航城学校王文慧老师与南方科技大学王凭慧教授打造的“双师课堂”,以AI数字人为核心载体设计“体验——解密——创造”三重任务。第一关“无人机探秘”中,学生用AI工具分析无人机技术的创新价值;第二关“低空解谜站”,通过AI连线科技专家,了解低空经济的政策布局与技术突破,增强国家认同感;第三关“绘梦天空城”,学生在AI绘图工具辅助下设计未来城市蓝图,让家国情怀在创新实践中落地。


初中课例展示

    高中:AI工具助力“青年与特区双向奔赴”

    在深圳市西乡中学刘胜男老师的《追梦:青年与特区双向奔赴的中国式现代化》课堂上,刘老师将学生带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在参观科创机器人企业后,学生借助AI数据分析工具完成“路演pk、融资竞标”模拟活动,用数字化方式呈现“筑梦前海、领航未来”的青年担当,让改革开放精神与青年使命无缝衔接。


高中课例展示

观点碰撞:明确AI助推思政课的“边界与方向”

    “人工智能会不会让思政课失去温度?”“技术赋能如何避免教师角色边缘化?”在教研沙龙环节,来自高校、教研机构、中小学的专家教师围绕AI与思政课的融合痛点展开热议,形成诸多共识。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穆肃强调,AI是思政课的“工具而非主角”,老师需规避技术依赖风险,始终坚持教师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穆肃

    竞技宝官方网站教研室副主任钟守权提出,AI时代思政课需新增“四大素养”——道德伦理坚守、法律法规遵守、信息安全意识、健全人格培育,让思政教育更贴合数字时代需求。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思政教研中心副主任唐雪梅分享了深圳经验:通过云端思政资源库、课堂AI数据分析、智能研修共同体,推动思政课从“经验教学”向“精准育人”转型;宝安区教师代表则提到“AI+红色教育”“AI+非遗传承”等实践,例如“AI导航红色景点”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党史。

    AI为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注入新动能

    穆肃在专题讲座中提出“人智观念”培育的重要性,为AI助推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指明核心方向。她指出,AI深度融入教育后,学生易出现思维惰性、信息茧房等问题,而“人智观念”的核心是建立“以人为本”的AI认知——让学生理解AI的技术边界,学会与AI协同合作,同时具备应对技术挑战的意志。

    “培育‘人智观念’,要通过‘学AI、用AI、用AI学’三条路径。”穆肃表示,思政课可结合AI知识教学,让学生懂技术、辨风险;引导学生用AI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如用AI分析社会现象;同时借助AI深化学习体验,如通过虚拟仿真感受历史事件。这一过程需渗透在全课程中,并联动家校社形成育人合力,帮助学生在技术浪潮中“立得正、走得稳”。

    钟守权在总结中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更是教育创新的“新空间”。思政课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需主动拥抱AI技术,在一体化改革中实现“内容创新、方法革新、体系更新”。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NoGGxYxp66v8dldHWF-wA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