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走向“实践” ——探寻中山初中化学育人方式变革的“中山路”

撰写时间:2025-08-14  来源: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初中化学学科教研项目(中山) 浏览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初中化学学科教研项目(中山)自2021年立项以来,在项目学校和各成员的齐心协作下,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认知、轻实践、实验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大力创新教研机制,完善“市-镇街-校”三级教研网络,构建基于“实践化学”的学习方式变革系统,以“实践化学”引领育人方式变革和创新,带领区域教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程-实践-评价”的整体性研究,引领学生“像化学专家一样思考和实践”,打造“实践化学+”研究品牌。

    一、问路:强化问题意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化学怎么教?

    课堂知识传授习惯“满堂灌”、实验教学靠看视频、实验能力评价靠“背操作”……,在中考应试压力和评价渠道单一等现实问题面前,一系列基于应试的“花式操作”大行其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实验是学生在化学课堂最期盼、最喜欢的事情。在推进“新课标”在一线课堂“落地”的过程中,项目团队发现初中化学日常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在以知识本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潜能;初中生化学实践能力评价缺乏科学标准、有效手段及支持平台;实践育人的先进教学主张和优秀教学模式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项目团队深感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项目立项之初,项目一方面迅速组建团队,由华南师范大学邓峰副教授及中山市内各校骨干教师在内的精英团队组建教研攻关“尖刀连”,另一方面通过网络问卷面向全省调研,深入了解初中化学教研现状和现实需求。同时,通过集中研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新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对比新旧课标变化,摸清课改新动向。

    项目团队研究发现,“2022新课标”将原有的“科学探究”版块提升为初中化学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科学探究与实践”,并在新教材中保留8个必做实验基础上,提供了10个跨学科实践活动供选择使用。为此,项目决定以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中学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研究”课题为抓手,针对普遍存在的“重纸笔训练轻实验操作”“缺乏实质性评价”等问题,提出以“构造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为价值追求的实践(实验)教学,将初中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系统划分,研制化学知识的学习进阶,开展实验操作考试研究,出版相关专著。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同时,项目以中山市第一中学、沙溪初级中学、坦洲实验中学、南朗云衢中学、五桂山学校5所项目学校为试点,率先探索“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可见、思维发生、能力显现。2022年11月,项目研究成果在第58场南方教研大讲堂展示,来自项目学校——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庞刚志老师展示了《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跨学科实践活动课,活动点击量达58万人次。

    二、探路:强化实践意识,从“实验教学”到“实践化学”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项目团队意识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从起始的关注“实验”教学到构建必做实验和跨学科实践活动相融合的“跨学科实践”,再到创生“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双融合的教学样态,“实践化学”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

    2023年3月,一场以“2022新课标”10个跨学科实践活动为内容的全市初中化学教学比赛在全市铺开,全市化学教师以教学比赛同场竞技的方式,共同研究新课标,共同实践新课改,为核心素养落地“探路”。

    3年来,本项目以“2022新课标”新增10个跨学科实践活动为蓝本,积极探索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中山路”,逐步构建了以“实践育人”为核心,融合“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实践”学习方式,通过资源、情境、方法、评价四大系统优化的“一核双实践四系统”实践指导体系教学模型,以更好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照方抓药”般做实验,教师“按图索骥”般教实验的问题,规范设计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2024年7月,全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教材应用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项目负责人邱惠芬老师受邀参会并作主题为《从课标体系理解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的教材应用实践专题报告,介绍初中化学新教材应用实践的“中山经验”,受到与会专家和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三、寻路:强化课程思维,打造“实践化学+ ”研究品牌

    基于课程思维,项目大力研发初中“实践化学”课程资源库,探索课程、课标区域转化新路径。先后开发了197个“实践化学”教师教学案例和523个学生实践活动案例,基于学科与跨学科立场对初中化学上下册所有实践资源进行创新性整合,覆盖46个实验、8个实验活动、15个探究、10个跨学科实践活动、9个调查与研究,以实践知识图谱为载体,为学生化学实践体系的落地提供保障。

    3年来,项目积极将研究成果物化,先后编写《初中新旧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比较》《科创和STEM教育实验教材(初中版)》等教材。基于学科实践撰写《实践的模样:初中化学学科实践学习分析与应用》等专著,发表《“可见的学习”视域下初中化学学科实践学习分析框架的建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理论栏目;《从课标体系理解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实践化学”教学主张与实现路径》等论文,系统梳理“实践化学 ”的核心理论及设计思路,为化学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参考。

    为更好地推动“2022新课标”落地,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搭建平台,项目大力建设实践平台,打造实践学习“中山样本”,为将“实践化学”无缝融入日常教学提供清晰路径,提出了“一课一实践”理念,研磨教师优秀教学案例、实验演示视频以及学生“实践化学”成果,吸引近千名师生参加,优秀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中山初中化学教研——化说实践”栏目展示,点击量达近百万人次。先后面向全市100多所学校组织师生实践活动竞赛、实践作业设计比赛等活动。

    四、望路:强化成果辐射,贡献化学教学“中山智慧”

    3年来,项目立足“实践化学”育人理念,紧扣“核心素养落地、教师专业成长、区域均衡发展”三大主线,强化课程思维,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发展性评价工具及家校协同实践项目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致力解决真实问题,推动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实践深度融合,打造“实践化学+”研究品牌,构建“理论-实践-辐射”闭环生态,助力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课程开发者”转型,推动基础教育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跨越,促进了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

    项目推动了教师化学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依托“实践化学 ”项目,承担与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 ”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等国家及省市课题11项,获教学成果奖6项。培养正高级教师3人,指导教师在历届省青赛均获第一或第二名,5人参与人教社新教材试教工作,主持人参加人教版《教师用书》的编写,负责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内容。

    项目大力推动区域教学教研成果在全国辐射及推广应用。3年来,项目团队在全国基础教育教材研讨会、人教社新教材培训会议和全省教师培训中,开展了55场专题讲座,直接受益教师超6000人,成果惠及广东、江苏、贵州、新疆等15个省级行政区200余所学校。

    2024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对全省首批立项的145个教研项目开展了结项验收,本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获“优秀”等级。为更好地推进“实践化学”品牌研究,日前,中山再次成功申报第五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学科教研项目,深化初中化学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的“中山路”也将在中山化学人的奋进中不断拓展延伸。

Baidu
map